《吴山雪霁》

时间: 2025-02-04 16:09:15

九天宫阕春风满,陆地楼台夜月寒。

铁笛一声吹雁落,片云不到玉栏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山雪霁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九天宫阕春风满,
陆地楼台夜月寒。
铁笛一声吹雁落,
片云不到玉栏干。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入云的宫阙上春风送暖,
然而在陆地上的楼台下夜月依旧寒冷。
铁笛一声吹响,雁群随之落下,
片片云朵未曾触及玉栏杆。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天宫阕:指天上的宫殿,象征神仙的居所。这里体现出高远的意境。
  • 春风满:春风吹拂,意指温暖的气候。
  • 陆地楼台:指地面上的楼房和台阶。
  • 夜月寒:夜晚的月光显得寒冷,给人一种清冷感。
  • 铁笛:指用铁制成的笛子,暗示声音清脆。
  • 雁落:指大雁降落,寓意着季节的变化。
  • 片云:指天上的一些云彩。
  • 玉栏干:指象征美丽和珍贵的栏杆,常用于描绘高雅的环境。

典故解析:

  • 铁笛:在古代诗词中,笛声常常用来引起思乡情或表达孤独情感。
  • 雁落:雁在古代诗中常象征着迁徙与离别,带有思乡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与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描绘了雪后初晴的美丽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季节变化的感受。

诗歌鉴赏:

《吴山雪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夜晚的寒冷。前两句描绘了高耸的宫阙与寒冷的楼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春日的暖意与夜晚的冷清交织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铁笛”和“雁落”传达出一种孤独感和思乡情,笛声的清脆与雁群的归落形成了音响上的和谐,增添了诗的韵味。最后提到的“片云不到玉栏干”,则象征着自然的难以捉摸与人类的渺小,进一步深化了诗的哲理思考。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丽,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呈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天宫阕春风满:描绘春天的温暖,表达对自然美好的赞美。
  2. 陆地楼台夜月寒:与第一句形成对比,强调夜晚的寒冷与清冷的氛围。
  3. 铁笛一声吹雁落:通过声音描绘景象,表达人与自然的互动。
  4. 片云不到玉栏干:展现出自然的遥远与人类的局限,增加了诗的哲理性。

修辞手法:

  • 对比:春风与寒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类的感受,表达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阕:象征高贵与神秘。
  • 楼台:代表人类的活动场所,体现人文气息。
  • 春风:象征温暖、希望与生机。
  • 月寒:暗示孤独与清冷。
  • 雁落:象征归属与思乡。
  • 片云:代表自然的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陆地楼台”指的是哪种环境? a) 水面
    b) 地面
    c) 空中

  2. “铁笛一声”描述了什么? a) 吹响笛声的场景
    b) 夜晚的宁静
    c) 春天的温暖

  3. 诗中提到的“雁落”主要象征什么? a) 离别与思乡
    b) 寂静与孤独
    c) 喜悦与欢聚

答案:

  1. b) 地面
  2. a) 吹响笛声的场景
  3. a) 离别与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现高远的意境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刘学箕的《吴山雪霁》,前者表现出浓厚的思乡情感,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感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