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时间: 2025-02-04 13:31:3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满江红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作者: 赵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
肠欲断,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阴霾惨淡,西风送来细细的雨,湿润了大地。
我凄凉地望着天空中几只归鸿,黄昏时分恰好投影在沙滩上。
问一问,故乡到底在哪里呢?浩瀚的水面和云彩让我迷失了方向。
只有那一抹寒青在无边的空中,有些模糊的山影。
天涯的道路,江上的旅客,
肠子仿佛要断了,头发也该变白了。
我无奈地搔首叹息,年老离散。
要相信消除忧愁的办法就是饮酒,但饮酒却总是有限,而情感却是无穷的。
所以我索性取长江的水入酒杯,倾倒在胸中!
注释:
- 惨结秋阴:形容秋天的阴云沉重、惨淡。
- 征鸿:归来的鸿雁,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 沙碛:沙滩,意指黄昏时分的景色。
- 乡关:故乡、家乡。
- 水云浩荡:广阔的水面和漂浮的云彩,形容辽阔的自然景观。
- 寒青:指远处的山色,带着一抹冷清的青色。
- 尊罍:酒器,这里指酒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鼎,字孟頫,号文清,宋代著名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风格雄浑悲壮。
创作背景:
这首《满江红》写于赵鼎南渡时,正值国家动荡,诗人身处异乡,思乡情切,表达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赵鼎在南渡时创作的一首词,深刻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全词以秋天的阴霾和细雨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西风送来的细雨与征鸿的投影交织,勾勒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试问乡关何处是”,句中表达了对故乡的迷茫与渴望,体现了游子在异乡的痛苦。接下来的“只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描绘了远山的朦胧与孤独,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词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的思考,提到“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展现出诗人对酒的依赖与解脱。饮酒虽能暂时消愁,但情感的无尽仍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悲凉。最后,诗人以“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结束,象征着他对心中忧虑的倾诉与宣泄。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情感的抒发也极为真切,展现了赵鼎作为一位词人的深厚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惨结秋阴:描绘了秋天阴沉的天气,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西风送霏霏雨湿:西风带来了细雨,增强了秋天的凄凉气氛。
- 凄望眼征鸿几字:望向飞来的鸿雁,思绪纷飞,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 试问乡关何处是:内心迷惑,故乡到底在何方?
- 水云浩荡迷南北:辽阔的水面和漂浮的云彩让人迷失方向。
-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远山的色彩模糊不清,带来孤寂的感觉。
- 天涯路,江上客:身处天涯的江上旅客,感叹身世的漂泊。
- 肠欲断,头应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年华的流逝。
-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无奈地叹息,年老的孤独感。
-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酒被视为解忧良药。
- 奈酒行有尽情无极:酒虽有尽,但情感却是无穷无尽的。
-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将长江的水倾入酒杯,倾诉内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比作解忧的良药。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如“肠欲断”。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借酒消愁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阴:象征着凄凉和孤独的情绪。
- 征鸿:代表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水云:象征辽阔与迷茫。
- 寒青远山:代表人生的苍凉与无奈。
- 长江:象征着无尽的情感与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赵鼎
-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征鸿”指的是?
- A. 归来的鸿雁
- B. 远方的船只
- C. 秋天的落叶
- D. 旅行的梦想
-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 A. 酒是解忧的良药
- B. 家乡的美好
- C. 朋友的陪伴
- D. 自然的壮美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满江红》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苏轼的词更显豪放,而赵鼎则更显细腻和忧伤。
- 《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然的感慨,但语调较为轻松,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赵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