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提封俱是太平人,尔辈何缘独苦辛。见说穷南有蛮蜑,直疑于此是比邻。
白话文翻译:
整个地区都是太平盛世的人们,你们为何偏偏如此辛苦。听说南方偏远之地有蛮族和蜑族,简直怀疑这里就是他们的邻居。
注释:
- 提封:指整个地区或国家。
- 俱是:都是。
- 太平人: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们。
- 尔辈:你们。
- 何缘:为何。
- 独苦辛:特别辛苦。
- 见说:听说。
- 穷南:指南方的偏远地区。
- 蛮蜑:指南方的少数民族,蛮族和蜑族。
- 直疑:简直怀疑。
- 比邻:邻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所作,反映了当时南方边远地区的社会状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从安仁前往豫章的旅途中所作,通过对南方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他们辛苦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太平盛世的人们和南方边远地区人民的辛苦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边远地区的贫困。诗中“提封俱是太平人”与“尔辈何缘独苦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边远地区人民的艰辛。最后两句“见说穷南有蛮蜑,直疑于此是比邻”则进一步强调了边远地区的偏僻和与世隔绝,表达了对这些地区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封俱是太平人”,描绘了太平盛世的全景,人们生活在安宁和谐的环境中。
- 第二句“尔辈何缘独苦辛”,转向了对南方边远地区人民的关注,提出了为何他们如此辛苦的问题。
- 第三句“见说穷南有蛮蜑”,引入了对南方偏远地区的描述,提到了那里的少数民族。
- 第四句“直疑于此是比邻”,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地区的亲近感,仿佛它们就在自己的身边。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太平人与边远地区人民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 疑问:使用“何缘”提出疑问,增强了诗的思考性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社会的不平等和对边远地区人民的同情。通过对比和疑问,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意象分析:
- 太平人:象征着安宁和谐的生活。
- 苦辛:象征着艰辛和困苦。
- 蛮蜑:象征着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和他们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封”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区 B. 一个国家 C. 一个城市 D. 一个村庄 答案:A
-
诗中“尔辈何缘独苦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同情 C. 疑惑 D. 无奈 答案:B
-
诗中“蛮蜑”指的是什么? A. 南方的少数民族 B. 南方的动物 C. 南方的植物 D. 南方的风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比太平盛世和战乱时期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边远地区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边疆人民的同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比太平盛世和边远地区的景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