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二十首。柳浪》

时间: 2025-01-11 07:53:03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

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辋川集二十首。柳浪 裴迪 〔唐代〕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白话文翻译:

池水映照着柳树,颜色融为一体,微风吹过,柳絮如同细丝般飘散。柳荫已经形成,为何不比陶渊明家的柳树逊色。

注释:

  • 映池:指柳树的影子映在池水中。
  • 逐吹:随着风吹。
  • 散如丝:形容柳絮轻盈飘散的样子。
  • 结阴:指柳树形成的树荫。
  • 得地:指柳树生长得很好。
  • 何谢:为何不如。
  • 陶家时:指陶渊明家的柳树,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到自己家有五棵柳树,因此“陶家时”常用来指代陶渊明的柳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裴迪,唐代诗人,与王维、崔兴宗等人交往甚密,常一同游历山水,创作诗歌。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辋川集二十首》是裴迪与王维共同创作的一组诗,描绘了辋川(今陕西蓝田)的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描绘了辋川的柳树景色。诗人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柳树在池水中的倒影和随风飘散的柳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诗中的“映池同一色”和“逐吹散如丝”通过对柳树的视觉和动态描写,展现了柳树的柔美和生机。后两句“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映池同一色”:描绘了柳树的影子与池水融为一体的景象,通过色彩的融合,展现了柳树的静态美。
  • “逐吹散如丝”: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柳絮随风飘散的轻盈和柔美。
  • “结阴既得地”:指柳树形成的树荫已经很好,表达了柳树生长得茂盛。
  • “何谢陶家时”: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和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散如丝”将柳絮的飘散比喻为细丝,形象生动。
  • 对比:“何谢陶家时”通过对比,强调了柳树的美和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柳树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映池、逐吹、散如丝、结阴。
  • 详细解释:映池展现了柳树与池水的和谐;逐吹和散如丝描绘了柳絮的轻盈飘散;结阴则体现了柳树的茂盛和树荫的形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映池同一色”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柳树的影子与池水融为一体 B. 柳树的叶子与池水颜色相同 C. 柳树的树干与池水颜色相同 D. 柳树的花朵与池水颜色相同 答案:A

  2. 诗中的“逐吹散如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3. 诗中的“何谢陶家时”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柳树的美 B. 隐逸生活 C. 陶渊明的诗 D. 自然景色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辋川集》中的其他诗作,如《鹿柴》、《竹里馆》等,都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诗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辋川集》与裴迪的《辋川集二十首》在题材和风格上相近,都以自然景色为描写对象,风格清新自然。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裴迪的这首诗在主题上相近,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裴迪的全部诗作,是研究裴迪诗歌的重要资料。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全部诗作,是研究陶渊明诗歌的重要资料。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王维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