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道碑堂下作》

时间: 2025-04-29 01:28:45

苍苍宰树起寒烟,尚有威名海内传。

四府旧闻多故吏,几人垂泪拜碑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苍宰树起寒烟,尚有威名海内传。
四府旧闻多故吏,几人垂泪拜碑前。

白话文翻译:

在苍苍的松树下,升起了寒冷的烟雾,
他的威名依然在海内流传。
四方的官府旧时听闻他的事迹,
有多少人能在碑前流泪拜谒呢?

注释:

  • 苍苍:形容松树的颜色,给人一种苍翠、古老的感觉。
  • 宰树:指的是一种古老的树,可能是松树,象征着长久和稳重。
  • 寒烟:指的是从树间升起的烟雾,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威名:指的是卓越的声誉或名声。
  • 四府:指的是四方的官府或地方政府。
  • 故吏:旧日的官员,指曾经的政客或官员。
  • 垂泪:流泪,表示悲伤或怀念。

典故解析:

王思道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因其才干和清白而受到后人的敬仰。诗中提到的“碑”可能是为纪念其功绩而立的碑文,表达了对其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其以讽刺和抒怀的作品著称。他的诗风豪放,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政治的关切。

创作背景:

《王思道碑堂下作》创作于刘禹锡在外任职期间,彼时他对社会的动荡与名士的逝去感到惋惜,通过描绘王思道的碑,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当时官场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对时局的感慨。诗的第一句“苍苍宰树起寒烟”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树的苍翠与烟雾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的静谧,又传达了内心的哀愁。接着,诗人提到王思道的“威名海内传”,显示出这位古代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说明即使他已经离世,但其声望仍在传颂。

而最后两句“几人垂泪拜碑前”则引发了对现实的深思,诗人用“几人”带出一种无奈与哀伤,感叹在历史的洪流中,真正怀念和追思伟人、感激其功绩的人是多么少。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王思道的缅怀,也是对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历史人物态度的反思,表达了对当下的失落与对历史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苍苍宰树起寒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凄凉的画面,宰树高耸,寒烟缭绕,暗示了历史的沉重。
  2. “尚有威名海内传”:指出尽管王思道已逝,但他的名声仍在流传,显示出他为人所敬仰的地位。
  3. “四府旧闻多故吏”:暗指许多曾经的官员对王思道的事迹耳熟能详,反映了他在官场的影响力。
  4. “几人垂泪拜碑前”:通过对比,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现实中对其功绩的冷淡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对比,前者描述自然景象,后者反映人情冷暖,形成鲜明的对照。
  • 比喻:通过“寒烟”暗示历史的苍凉和人物的孤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王思道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失望。诗人通过对王思道的追思,反映出在纷扰的社会中,真正能铭记历史、追忆伟人的人是多么稀少,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宰树:象征坚韧与历史深厚,代表着被人们铭记的伟人。
  • 寒烟:象征着悲凉与追忆,暗示历史的不可逆转和逝去的辉煌。
  • :作为承载历史的物件,象征着对过去的尊重与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宰树”象征什么?
    A. 繁荣
    B. 历史深厚
    C. 失落

  2. “几人垂泪拜碑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惋惜
    C. 愤怒

  3. 诗人对王思道的态度是什么?
    A. 忽视
    B. 敬仰
    C. 嫉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
  • 白居易《琵琶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同样描绘历史人物的伟业与沉沦,反映出对历史的不满与对贤良的追思。
  • 白居易《琵琶行》:在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中也流露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