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

时间: 2025-01-10 23:09:23

暂往比邻去,空闻二妙归。

幽栖诚简略,衰白已光辉。

野外贫家远,村中好客稀。

论文或不愧,肯重款柴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暂往比邻去,空闻二妙归。
幽栖诚简略,衰白已光辉。
野外贫家远,村中好客稀。
论文或不愧,肯重款柴扉。

白话文翻译:

我暂时去邻居家,空听到你们二位的归来。
幽静的栖息地确实简单朴素,鬓发已然斑白却依然光辉。
远离城市的贫困家庭,村庄中的好客之人稀少。
谈论文章或许不算愧疚,愿意重视那扇柴门的款待。

注释:

  • 暂往:暂时去,指短时间内离开。
  • 比邻:邻居,指住得很近的人。
  • 二妙:指两位优雅的人,可能指杜甫的朋友或文人。
  • 幽栖:安静的栖息之地,隐居之处。
  • 衰白:白发,形容年老。
  • 光辉:光彩,形容内在的精神或气质。
  • 贫家:贫困的家庭。
  • 好客:热情好客的人。
  • 论文:谈论或写作的文章。
  • 款柴扉:指用柴火关的门,表现出家的朴实与温暖。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隐含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反映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尤其擅长抒发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在杜甫的生涯中,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动荡不安的经历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家国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此诗写作于他隐居时期,表达了对友人的挂念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而真挚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认同。诗的开头,诗人暂时离开邻居,听闻友人归来,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氛围。接着,他自述幽静的栖息地虽简朴,但内心却有着光辉的思想与情感,这种对生活的淡泊与淡然流露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远离城市的贫困家庭和稀少的好客之人,展现出一种孤独却又宁静的生活状态。最后一两句,诗人提到对文学的追求,尽管有时感到愧疚,却愿意重视那种纯朴的待客之道,体现出一种对友谊和人情的珍视。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对简单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具有很强的生活哲理,表现出诗人作为“诗史”的深厚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暂往比邻去:表达离开的短暂性和对邻居的亲近。
    • 空闻二妙归:听闻友人归来,却无法亲身相见,表达了一种遗憾。
    • 幽栖诚简略:自述生活的简朴,反映出对隐居生活的认同。
    • 衰白已光辉:即使年老,内心的光辉与精神依然闪耀。
    • 野外贫家远:远离城市,描绘出乡村的孤寂。
    • 村中好客稀:乡村人少,表明生活的单调与孤独。
    • 论文或不愧:自谦于文学创作,承认自己的不足。
    • 肯重款柴扉:强调对友谊的珍视,愿意以真心相待。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意境更加和谐。
    • 比喻:将生活的简朴比作“幽栖”,让人产生联想。
    • 拟人:将内心的光辉具象化,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情与人生哲学,表现了诗人在浮华世界中的淡泊名利、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传达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理解,最终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意象分析:

  • 幽栖:象征隐逸的生活,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衰白:象征时间的流逝,表现诗人的人生感慨。
  • 贫家:代表社会底层,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柴扉:象征温暖和友谊,寄托诗人对人情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的字是什么?

    • A. 子美
    • B. 子陵
    • C. 子华
  2. 诗中提到的“幽栖”指的是什么?

    • A. 繁华生活
    • B. 乡村隐居
    • C. 喧闹城市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追求荣华富贵
    • B. 淡泊名利
    • C. 不在乎他人看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
  • 王维《鹿柴》:同样抒发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更富有山水意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编》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