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叶烟》
时间: 2025-01-27 04:32: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叶烟
作者: 邓潜 〔近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丰收场景,种植的水稻借着菰名的光辉,秋天来临时,麦子也成熟了,阳光下的稻穗在屋檐下晒干。浅黄与深绿的对比,柳叶轻轻拂动,像是初次挑选的样子。浓烈的风味比美酒更醉人,令人垂涎欲滴。村里的老翁悠然自得,手中拿着古色古香的荷包,荷包上挂着玉制的琅玕,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怜惜的是,莺鸟鸣叫的声音,税务官却来征收,官府的收入难以抵挡桑园的繁盛。靠着一畦露水,捆着蝉声的余韵,漫笑着蕉心细腻的包裹,全家人都在山前吃饭,虽然微微觉得辣,云雾缭绕中,香气却无法传递到嫦娥那儿去。
注释:
- 菰名:指水稻,借用“菰”字来表达稻谷的丰美。
- 檐端:房屋的屋檐边缘。
- 柳叶:柳树的叶子,诗中用以描绘自然的生机。
- 俏荷包:形容老翁的荷包别致、古典。
- 玉琅玕:珍贵的玉器装饰,象征富贵。
- 莺粟税:指与自然景象相关的税务问题,反映社会现实。
- 蕉心:蕉叶的心,代表细腻的事物。
- 云鬟雾里:形容女子的美丽,似云雾缭绕中的仙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潜,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受传统影响,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温馨怀念,同时也隐含了对官府征税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叶烟》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秋天的丰收场景,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怀念。诗中通过具体的意象,如“浅黄深绿”、“柳叶拣头番”等,展现出秋季的丰盈与美丽,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丰收的喜悦。诗中还描绘了村翁的悠然自得,表现了农村人对生活的从容态度,反映出一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视。
同时,诗中提到的“莺粟税”则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另一面,诗人在欢快之余流露出对官府逼迫的无奈,显示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切。整体来看,诗的情感基调在欢快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种借菰名:指水稻的生长,寓意丰收。
- 秋迟麦熟:秋天来临,麦子成熟,象征着时光的推移。
- 一绳晒遍檐端:描绘了农人忙碌的场景,体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
- 风味浓于咂酒:强调丰收的食物的美味,令人陶醉。
- 村翁俏荷包古式:体现了民间的古朴风情,老翁的生活态度。
- 堪怜: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醉”来形容丰收的美好。
- 拟人:柳叶“拣头番”,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浅黄深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乡村的秋天丰收,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在社会变革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
- 柳叶:象征生机与活力。
- 蝉声:代表夏秋交替的时节感。
-
社会意象:
- 村翁:象征乡村的平民生活。
- 税务官:隐喻当时社会的压迫与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乡村的丰收
- B. 个人的孤独
-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D. 对官府的批判
-
“莺粟税”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景象
- B. 农民的负担
- C. 乡村的欢乐
- D. 传统文化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比较邓潜的《满庭芳 叶烟》和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发现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邓潜更注重乡村细腻的生活描写,而苏轼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邓潜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