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26 02:59:16

风采仪三院,循良著六州。

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

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

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
风采仪三院,循良著六州。
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
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
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风采和仪表在三院之中,循良之德遍布六州。
他的声誉高扬在青琐的门前,名声传遍紫云的楼阁。
他所经世的宏大议论,兴国之策远远流传。
君王询问他白发的长者,是否能够留住这根柱石。

注释:

  • 风采仪三院:风采和仪表在三院,三院为古代官府,象征官员的风范和气度。
  • 循良:循良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 青琐闼:青琐是指美丽的院落,闼指门,象征名声。
  • 紫云楼:紫云楼象征高贵的地方,表示声名显赫。
  • 经世:治理国家、策划世事。
  • 余闳议:余的宏达议论。
  • 兴邦:兴盛国家、发展国家。
  • 閟远猷:隐秘的远大计划。
  • 君王问黄发:君王询问年长者。
  • 柱石:比喻重要的支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工于诗文,作品多体现出对社会的关切与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该诗是为纪念吴公而作,表达了对吴公的敬仰与追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良之士的推崇与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吴公为主题,表达了对其风范与德行的敬仰。开篇以“风采仪三院”描绘吴公的非凡气质,显示其在官场中的卓越表现。接下来,诗人通过“循良著六州”进一步强调吴公的高尚品德和对国家的贡献,展现出他在六州的影响力和声望。诗中“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则通过对比生动地展示了吴公的声名远播,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

接下来的两句“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表达了吴公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智慧和远见,让人感受到他对国家的深远影响与贡献。“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则以问句的形式反映出君王对吴公的重视和对他长久留任的期望,暗含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吴公的高度赞美,表现出对忠臣良将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采仪三院:描写吴公在官场中的风度与形象。
  2. 循良著六州:强调其德行在六州之内的影响。
  3. 誉高青琐闼:赞美其声誉在美丽的院落中高扬。
  4. 名动紫云楼:吴公的名声达到了高贵的境地。
  5. 经世余闳议:吴公的治国理政见解广泛流传。
  6. 兴邦閟远猷:其远大的治国计划。
  7. 君王问黄发:君王对老者的询问,显示尊重。
  8. 柱石可能留:对吴公能否继续为国捧柱的探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形成音韵和谐。
  • 比喻:用“柱石”比喻吴公的支柱作用。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加强语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吴公的生动描绘,传达了对忠良之士的崇敬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理想政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风采:象征着个人魅力与能力。
  • 青琐、紫云:象征高贵与美好,反映社会的美好愿景。
  • 柱石:象征国家的支柱,代表忠诚与稳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吴公的声誉在哪两个地方高扬? a) 青琐闼 b) 紫云楼 c) 三院

  2. 诗中“君王问黄发”中的“黄发”指的是什么? a) 少年 b) 老人 c) 中年人

答案

  1. a,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韩元吉与李白在描绘忠良之士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李白的《庐山谣》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韩元吉则更注重于对现实人物的赞美与追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