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归自南山
山寒小雨晴,落叶献秋声。
酒可诸僧共,诗须此老评。
钩帘修竹净,辟户远江横。
相送依依意,丹青画不成。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山中,细雨过后天晴,落叶传达着秋天的声音。酒可以和僧人们一起享用,而诗则需要我这个老者来评定。钩着帘子,修竹显得格外清净,推开窗户,可以远眺横亘的江水。依依惜别的情意,画在丹青上却无法表达。
注释:
- 山寒:指山中天气寒冷。
- 小雨晴:小雨过后,天气转晴。
- 献秋声:落叶的声音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酒可诸僧共:酒可与僧人们共享。
- 诗须此老评:诗歌要由我这个年长的人来评价。
- 钩帘修竹:拉起帘子,修长的竹子显得格外清新。
- 辟户远江横:推开窗户,远处的江水横贯眼前。
- 相送依依意:相送时依依惜别的情感。
- 丹青画不成:意指即使用画笔也无法描绘这种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回,字子猷,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重阳节(九日),诗人在南山归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借酒抒怀,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此时的社会环境正值南宋,诗人们多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归自南山》是一首极具情感的山水诗,方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深远的思考。诗的开头“山寒小雨晴”,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的天气变化,给人以清新之感。紧接着,落叶的声音引申出秋天的到来,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无情。此时,酒与诗的对比也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诗人内心的孤独。酒可以与僧人共享,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诗则需要经过作者的“评定”,显示了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
诗中“钩帘修竹净,辟户远江横”则展现了山水的优美和清幽,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两句表达了相送时的依依惜别,尽管用画笔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却恰恰突显了情感的深沉与无法言喻。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眷恋,展现了南宋文人特有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寒小雨晴”:描绘了山中寒冷的气候,细雨过后天转晴。
- “落叶献秋声”:通过落叶的声音传达秋天的到来。
- “酒可诸僧共”:可与僧人共享美酒,象征友情。
- “诗须此老评”:老者对诗歌的评价,体现出年长者的智慧。
- “钩帘修竹净”:修竹清新,环境宁静。
- “辟户远江横”:推窗远眺,江水横亘,景色宜人。
- “相送依依意”:依依惜别的情感,表现出深厚的友情。
- “丹青画不成”:即使用画笔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寒小雨晴”与“落叶献秋声”,形成对比与呼应。
- 意象:通过“山”、“雨”、“酒”、“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
- 比喻:将相送情感比作丹青,强调情感的难以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情怀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高远与孤独。
- 雨:代表着细腻与变化。
- 酒:象征着友情与欢聚。
- 诗:代表着文学与思想的沉淀。
- 竹:象征着清雅与宁静。
- 江:代表着远方与人生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寒小雨晴”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 A. 寒冷的雨天
- B. 晴天
- C. 小雨过后天晴
- D. 寒风刺骨
-
“酒可诸僧共”中的“酒”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
- C. 离别
- D. 思念
-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情感?
- A. 竹子
- B. 丹青
- C. 酒
- D. 江水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方回的《九日归自南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情感。方回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多地反映出一种孤独的哲思。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方回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