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叶炎图茂,千龄圣主昌。
农桑开汉域,礼乐焕周庠。
晏粲三登乐,讴吟七闰长。
徽名辞镂玉,盛举冠前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八叶的美丽图案象征着生机勃勃,千年的圣主使得国家兴旺发达。农田和桑树在汉朝的土地上茂盛生长,礼乐文化在周朝的学校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晏粲三次登上乐坛,长久以来的歌声回荡在七闰的时光中。徽章和名字如同镂刻的玉石,盛大的成就使他在所有君王中脱颖而出。
注释:
- 八叶:指的是一种植物的叶子,象征着繁茂生机。
- 千龄:意指千年,表示历史悠久。
- 农桑:指农业和养蚕,象征经济基础。
- 汉域:指汉朝的疆域,象征国家的范围。
- 礼乐: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代表文化的繁荣。
- 晏粲:指古代著名的乐人,代表艺术成就。
- 七闰:即一年中有七个闰月,象征时间的延续。
- 徽名:指声誉和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刘子翚的作品在当时的文人中享有盛名,尤其是在描绘历史与文化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宋代,正是国家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国家强盛和文化繁荣的赞美,体现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开篇的“八叶炎图茂”极具视觉冲击力,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暗示着国家的富饶。接着提到“千龄圣主昌”,将诗的视野从自然拓展到人文,突显了国家领导者的明智与仁德。
“农桑开汉域,礼乐焕周庠”则展现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传承,说明农业的发展与礼乐文化的复兴是国家繁荣的重要因素。晏粲三登乐的描写,则通过音乐的角度展现了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诗人在此借古代乐人的成就,反映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一句“徽名辞镂玉,盛举冠前王”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突显了诗人对优秀人才的推崇与对卓越成就的赞美,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自然到人文,最终升华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叶炎图茂:八叶的繁盛图案,象征着生机与繁荣。
- 千龄圣主昌:千年的圣明君主使得国家兴旺发达。
- 农桑开汉域:农业和桑蚕在汉朝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 礼乐焕周庠:礼仪和音乐在周朝的学校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 晏粲三登乐:晏粲三次登上乐坛,成就斐然。
- 讴吟七闰长:悠长的歌声在七闰的岁月中回荡。
- 徽名辞镂玉:名声如同镂刻的玉石,象征着光辉的成就。
- 盛举冠前王:巨大的成就使他在君王中脱颖而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农桑开汉域,礼乐焕周庠”,前后句意境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名声比作“镂玉”,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 象征:八叶炎图和徽名等意象象征繁荣与成就。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社会的繁荣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强盛和文化兴盛的赞美,并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八叶:象征自然的繁荣与生机。
- 圣主:象征明君贤主,体现政治的理想状态。
- 农桑:代表经济基础,象征生活的富庶。
- 礼乐:文化的象征,代表社会的文明程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圣主”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君主?
- A. 汉朝
- B. 周朝
- C. 宋朝
- D. 唐朝
-
“晏粲三登乐”中的“乐”指的是什么?
- A. 音乐
- B. 快乐
- C. 乐器
- D. 舞蹈
-
诗中“徽名辞镂玉”中的“徽名”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名声
- C. 地位
- D. 知识
答案:
- B. 周朝
- A. 音乐
- B. 名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刘子翚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文化的关注,但刘子翚更侧重于歌颂繁荣的理想社会,而杜甫则更强调现实中的困境与忧虑。刘子翚的笔调明朗、乐观,杜甫则显得沉重、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杜甫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