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蔡州移守颍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时间: 2025-01-27 03:34:17意思解释
永遇乐(蔡州移守颍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作者:叶梦得 〔宋代〕
原文展示:
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
指点栽成,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
纶巾羽扇,一尊饮罢,目送断鸿千里。
揽清歌余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
年来自笑无情,何事犹有,多情遗思。
绿鬓朱颜,匆匆拚了,却记花前醉。
明年春到,重寻幽梦,应在乱莺声里。
拍阑干斜阳转处,有谁共倚。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山脉横亘,空中响起箫声和鼓声,楼阁高耸入云。
我指点着新种的桃李,东风拂面,满院都是新花。
穿着纶巾、手持羽扇,饮酒之后,目送那断鸿飞向千里之外。
悠扬的清歌余音不断,缥缈的歌声仿佛依旧萦绕在流水之间。
这些年来我自嘲无情,何况还有什么,唯有多情的遗思。
青丝朱颜,匆匆交错,却仍记得花前的醉意。
明年春天又来,重寻那幽静的梦,或许在乱莺的啼声中。
斜阳转处,我在栏杆上拍打,有谁与我共倚。
注释:
- 纶巾:古代文人的帽子,象征文人身份。
- 羽扇:古代文人常用的扇子,象征清雅和风度。
- 断鸿:指孤雁,象征离愁别绪。
- 清歌:指悦耳动听的歌曲。
- 绿鬓朱颜:形容青春年少,生机勃勃。
- 幽梦:指美好的梦境或幻想。
典故解析:
- 桃李:常用来比喻学生,表达对朋友和学生的关爱。
- 乱莺声:春天莺鸟的鸣叫,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0年-1145年),字子美,号湘云,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兼有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作者被调任蔡州,离开故乡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永遇乐》运用丰富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开篇通过描绘天边的山脉和高耸的楼阁,创造出一种高远、开阔的意境。诗中“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隐喻了友谊的希望和期待。接着,诗人通过“目送断鸿千里”的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仿佛那孤雁的飞翔与自己内心的孤独相呼应。
在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过去的欢愉,尤其是“花前醉”的时光,流露出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最后以“明年春到,重寻幽梦”结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期待,让整首词充满了希望和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描绘高远的山川和音乐声,营造出一种壮阔的场景。
- 指点栽成,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表现出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 纶巾羽扇,一尊饮罢,目送断鸿千里:反映出饮酒后的惆怅与离别的情感。
- 揽清歌余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清歌和流水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情感。
- 年来自笑无情,何事犹有,多情遗思:自嘲无情,但仍有对过去的多情追忆。
- 绿鬓朱颜,匆匆拚了,却记花前醉:描述青春的快速流逝与饮酒的欢愉。
- 明年春到,重寻幽梦,应在乱莺声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拍阑干斜阳转处,有谁共倚:表达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鬓朱颜”比喻青春。
- 对仗:如“纶巾羽扇”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时的伤感,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基调深沉而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高远、壮阔的境界。
- 桃李:象征友谊与希望。
- 鸿:象征离别与孤独。
- 清歌:象征欢乐与抒情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落叶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
“目送断鸿千里”中的“断鸿”象征什么? A. 爱情
B. 友情
C. 离别与孤独
D. 自由 -
诗的最后一句“有谁共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希望
D. 愤怒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 - 传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叶梦得与苏轼:同为宋代词人,叶梦得更注重细腻情感的描绘,而苏轼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两者在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上有共同点,但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叶梦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