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碧为家定化城,
书床南偃略相迎。
人间蝶梦正深黑,
天上木鱼初发明。
半里好风招隐士,
一枝枯竹助闲行。
已惭怀绂无高致,
可更标门著姓名。
白话文翻译
金碧辉煌的家园,造就了这座化城;
在书桌前,向南微微靠着,似乎在迎接我。
人间的梦境正如黑夜般深沉,
天上的木鱼,刚刚发出清脆的声响。
半里之外的好风,召唤隐士前来,
一枝枯竹,助我悠闲地漫步。
我已因缺乏高尚的志向而感到惭愧,
但我仍可以在门上标明我的姓名。
注释
- 金碧:形容光辉灿烂的样子,通常指富丽堂皇的建筑或环境。
- 化城:可能指的是理想中的境界或所居住的城市。
- 书床:书桌,写字的地方。
- 南偃:南边微微倾斜,指书桌的方位。
- 蝶梦:比喻美好的梦境。
- 木鱼: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佛教的场合,象征着觉悟和启发。
- 隐士:指隐居的人,通常指追求清静生活的人。
- 怀绂:怀有绂帛,古代士人用以标志身份的绸缎,象征高尚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泾,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和人文现象,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人生活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天王寺》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可能是在一个书房或隐士的居所,感受到周围的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从而产生了写作的冲动。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天王寺》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意蕴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场景,展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理想的追求。开篇的“金碧为家定化城”,既表现出一种富饶的环境,又暗示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接下来的“书床南偃略相迎”,则展现出诗人在书房中的闲适生活,暗示着他与书籍的亲密关系。
诗中“人间蝶梦正深黑”,通过梦境的意象,表达了对人间繁华与现实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尘世的淡泊。而“天上木鱼初发明”,则通过宗教的象征,暗示着觉悟与启迪,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半里好风招隐士,一枝枯竹助闲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已惭怀绂无高致,可更标门著姓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追求的反思与自我要求,体现出一种谦卑与执着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环境,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世界的特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碧为家定化城:金碧辉煌的家园,象征着富丽堂皇的生活环境,也暗示着人们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书床南偃略相迎:诗人安坐书桌,表明他对书本的热爱与向往,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人间蝶梦正深黑:用“蝶梦”比喻人间的美好幻想,正如黑夜般深沉,暗示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 天上木鱼初发明:木鱼的声响象征觉悟与启迪,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半里好风招隐士:自然之风召唤隐士,展示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
- 一枝枯竹助闲行:枯竹象征清静与简朴,助诗人悠闲散步,体现宁静的生活态度。
- 已惭怀绂无高致:诗人因缺乏崇高的志向而感到惭愧,体现出对自我追求的反思。
- 可更标门著姓名:尽管感到惭愧,诗人仍希望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表达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间蝶梦”将梦境与现实相联系,富有诗意。
- 拟人:如“好风招隐士”,赋予自然以人的特征,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多为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表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深邃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碧:象征富贵与繁华。
- 书床:象征文人生活与学术追求。
- 蝶梦:象征美好与幻想。
- 木鱼:象征觉悟与宗教信仰。
- 隐士:象征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 枯竹:象征自然与简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碧为家定化城”中,“金碧”指的是什么?
- A. 贫穷的家园
- B. 富丽堂皇的环境
- C. 一座普通的城市
-
“人间蝶梦正深黑”中的“蝶梦”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美好的幻想
- C. 悲伤
-
诗中提到的“木鱼”主要象征什么?
- A. 觉悟与启迪
- B. 财运
- C. 爱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山居秋暝》 王维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天王寺》均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归园田居》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天王寺》则更多关注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
- 《静夜思》则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思乡情怀,与《天王寺》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泾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