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友人罢举归蜀
作者: 喻凫 〔唐代〕
憔悴满衣尘,风光岂属身。
卖琴红粟贵,看镜白髭新。
栈畔谁高步,巴边自问津。
凄然莫滴血,杜宇正哀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返乡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描绘了友人满身尘土,疲惫不堪,显然经历了艰辛的旅途,风景再美,也无法与他的心境相映衬。友人想要出售琴瑟,却发现红色的粟米价格昂贵,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白发新添,岁月无情。站在栈道旁,谁来高歌?在巴边自问渡口,心中感到迷惘。凄凉之情难以自已,杜鹃鸟正为春天的离去而哀鸣。
注释:
- 憔悴:形容疲惫、萎缩的样子。
- 风光岂属身:风光美丽但与我无关,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失落。
- 卖琴红粟贵:指卖琴的价格与红色粟米一样昂贵,暗示生计之艰。
- 看镜白髭新:看到镜中的自己,白发新添,感叹时光流逝。
- 栈畔:指栈道旁边。
- 巴边:川蜀地区的边界,指向故乡。
- 杜宇:指杜鹃,春天时节的哀鸣,象征离别与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喻凫,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故乡情怀和离愁别绪,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友人即将回蜀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友谊的重视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友人罢举归蜀》是一首充满感伤情怀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友人的描绘,传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开篇“憔悴满衣尘”,不仅描绘了友人的疲惫形象,也暗示了他在仕途上的艰辛,风光再美也难以掩盖心灵的疲惫。通过“卖琴红粟贵”,诗人表现出生活的艰难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唐代士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苦涩。
接下来的“看镜白髭新”,则是对时光的感叹,白发的增添使人意识到岁月的无情。友人在栈道边自问渡口,似乎在寻找归宿,但却感到迷茫,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孤独感。结尾“杜宇正哀春”,则以杜鹃的哀鸣寓意春天的逝去,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和人生的短暂,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凄凉的色彩。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令人在读后不禁感叹生活的无常与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憔悴满衣尘”:友人满身尘土,形象憔悴,暗示长途跋涉的辛苦。
- “风光岂属身”:即使风景再美,与自己无关,反映心中的失落。
- “卖琴红粟贵”:表达生活的艰难,卖琴的价值与生活的困境形成对比。
- “看镜白髭新”:自我审视,感叹岁月无情,白发的增添意味着衰老。
- “栈畔谁高步”:独自站在栈道旁,渴望有人陪伴,却无奈空寂。
- “巴边自问津”:在归乡的路上,心中迷茫,无法找到归属感。
- “凄然莫滴血”:内心的悲伤无法用泪水流淌,情感压抑。
- “杜宇正哀春”:杜鹃的哀鸣象征着春天的离去,与离别情感相呼应。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卖琴红粟贵”比喻生活的艰辛与追求理想的困难。
- 拟人:杜鹃鸟的哀鸣赋予了春天感情,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憔悴满衣尘,风光岂属身”,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尘土:象征生活的辛苦与旅途的艰难。
- 白发:隐喻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杜鹃:哀鸣象征着离别和对春天的怀念,增添了凄凉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喻凫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麻雀
C. 杜鹃
D. 鹰 -
“憔悴满衣尘”表达了友人怎样的状态?
A. 精神焕发
B. 疲惫不堪
C. 兴致勃勃
D. 无忧无虑
答案:
- B. 喻凫
- C. 杜鹃
- B. 疲惫不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王维
- 《别董大》 - 高适
诗词对比:
- 《送友人》 - 王维: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情谊。
- 《别董大》 - 高适:通过描绘友人即将离去的情景,反映了士人的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