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时间: 2025-01-26 07:10:37

故旧书来访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

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旧书来访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
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的书信传来,仿佛在问我生死的变迁。偶尔听到鸟儿啄柴的声音,敲打着荆棘。
我自叹不如东家的老者,直到死去也没有人认识我的名字。

注释:

  • 故旧:老朋友。
  • 书来:书信寄来。
  • 访死生:询问生死的情况。
  • 剥啄:剥啄,指鸟类啄食的声音。
  • 叩柴荆:敲打柴禾和荆棘,象征孤独的生活。
  • 自嗟:自我感叹。
  • 东家:指邻近的家庭。
  • 至死:直到死去。
  • 无人识姓名: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典故解析:

  • 东家:在古代,东家常用来指代邻居或同村的人。这个典故常见于古诗中,象征亲近的邻里关系。
  • 生死:古人常常将生死作为哲学思考的主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坎坷,屡遭挫折,热爱国家,积极参与政治,但后期因遭贬谪而不得志,常以诗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时局动荡,国破家亡,陆游常常感叹自己被时代遗忘。

诗歌鉴赏:

《杂感》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友谊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故旧书信的来访让诗人感受到生死的变迁,这种情感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深刻。诗中提到的“剥啄”,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暗示了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对生活的思索和对生命的感怀。接下来的自我感叹则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他把自己与邻居的老者进行对比,显示出一种失落和孤独。邻家的老者或许在生活中受人尊敬,而自己却无人识姓名,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体现出陆游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考氛围,使人不禁反思自我和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旧书来访死生:朋友的书信传来,似乎在询问我生死的变化,表现出朋友之间的关心。
  2. 时闻剥啄叩柴荆:偶尔听见鸟啄柴禾的声音,象征着生活的单调和孤独。
  3. 自嗟不及东家老:我自叹不如邻居的老者,表达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羡慕和个人的失落。
  4. 至死无人识姓名:直到死去也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社会的冷漠。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与邻居老者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象征:鸟啄的声音象征着生活中的孤独和对生命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关系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信:象征着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自然的声音,象征着孤独和生活的无奈。
  • 东家:象征着安定和人际关系的羡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故旧”指的是: A. 老朋友
    B. 新朋友
    C. 亲戚
    D. 隔壁邻居

  2. 诗中“叩柴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孤独
    D. 兴奋

  3. 诗人的自我感叹主要体现了他对什么的思考? A. 对国家的思念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杂感》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表达了对人生、友谊的思考,但陆游的诗更突出个人的孤独感,而白居易的诗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