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时间: 2025-02-04 15:24: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苏轼 〔宋代〕
玉肌铅粉傲秋霜。
准拟凤呼凰。
伶伦不见,清香未吐,
且糠秕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
空无数,烂文章。
一点香檀,谁能借箸,
无复似张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肌肤如玉,妆粉傲然面对秋霜。想象着凤求凰的情景,然而如今伶伦的乐声不再,清香的气息也未曾散发,仿佛是被糠秕吹散在空中。四处成双的情侣中,只有你我孤单,空有无数篇美丽的文章,却无从倾诉。求一根香檀,谁能借我一支筷子,已然再无张良那样的才华。
注释:
- 玉肌:指肌肤如玉,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铅粉:古代化妆品,指妆颜。
- 秋霜:比喻严酷或寒冷的环境。
- 伶伦:古代乐师,象征音乐的美好。
- 清香未吐:香气未曾散发。
- 糠秕:比喻无用的东西。
- 张良:指汉初名将张良,象征才华出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擅长豪放和婉约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是在苏轼的一次聚会或节日中创作的,借“迎紫姑神”的场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同时夹杂了一丝幽怨之情。
诗歌鉴赏:
苏轼的《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不仅是一首描绘美丽女子的词作,更是对青春与爱情的深刻反思。词中开篇就以“玉肌铅粉”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仿佛让人看到了她的出众与骄傲。接着提到“凤呼凰”,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然而“伶伦不见,清香未吐”,暗示着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词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的孤独与无奈,尤其在“到处成双君独只”一句中,突显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孤独感,身边虽然有许多情侣,却唯独自己孤单一人,感受到了深深的失落与空虚。而最后一句“无复似张良”,则是对才华的自谦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显示了作者对过往辉煌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青春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肌铅粉傲秋霜: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自信。
- 准拟凤呼凰:渴望与理想的爱情。
- 伶伦不见,清香未吐: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且糠秕吹扬: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与无奈。
- 到处成双君独只:孤独的对比。
- 空无数,烂文章:对美好过往的无奈感慨。
- 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渴望交流与倾诉的心情。
- 无复似张良:自谦与对才华的惋惜。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玉肌铅粉”。
- 拟人化,赋予无形的事物以情感。
- 反复与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题围绕美丽与孤独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和对理想爱情的渴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肌:象征美丽。
- 凤凰:理想爱情的象征。
- 清香:美好记忆的象征。
- 糠秕:生活中的烦恼与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
“玉肌铅粉傲秋霜”中的“秋霜”主要指的是什么?
A. 美丽
B. 严酷的环境
C. 欢乐
D. 友谊 -
词中提到的“张良”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才华
D. 理想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少年游》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表达青春与爱情,前者更偏向于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后者则偏向于对爱情的细腻描写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