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木末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木末北山烟冉冉,
草根南涧水泠泠。
缲成白雪桑重绿,
割尽黄云稻正青。
白话文翻译:
在北山的树梢,烟雾轻轻升起;
南涧的水流淙淙,带着青草的根。
白雪似的桑叶茂盛而深绿,
稻田割尽了黄云,正是青翠的季节。
注释:
字词注释:
- 木末:树木的枝叶末端。
- 冉冉:形容烟雾缓缓升起。
-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流动的样子。
- 缲:指纺纱、缝制;此处形容桑叶丰盈。
- 重绿:色泽浓厚的绿色。
- 割尽:将稻子收割完毕。
- 黄云:指秋天稻谷成熟时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了农村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著有《唐诗三百首》等,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木末》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中的低潮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对农田丰收的期盼,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心与思考。
诗歌鉴赏:
《木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山的烟雾和南涧的流水,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象。诗的开篇便以“木末北山烟冉冉”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而淡雅的世界,烟雾缭绕,仿佛是一幅水墨画。接下来的“草根南涧水泠泠”,则通过声韵的描写,增强了诗的动感与节奏感。
整首诗通过“缲成白雪桑重绿”和“割尽黄云稻正青”两句,展现了丰收的喜悦。白雪与重绿的对比,象征着自然的复苏与生机,稻子的成熟更是农民辛勤耕作的成果。王安石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传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体现了他对大自然与农村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末北山烟冉冉:描绘北山上树木的顶端,轻烟升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草根南涧水泠泠:南边的涧水清澈流淌,带着生机,表现出自然的灵动感。
- 缲成白雪桑重绿:桑树的叶子如白雪般洁白而厚重,象征着丰盈的生命力。
- 割尽黄云稻正青:稻田已收割,黄云消散,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缲成白雪”将桑叶比作白雪,突显其色彩的鲜明与丰盈。
- 拟人:水流“泠泠”,赋予了水流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王安石对生命的热爱与对丰收的期盼,反映了他对社会安定与农民生活的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末: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 北山烟:代表遥远与高远的理想。
- 草根:象征着生命的根基与力量。
- 南涧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 白雪桑:象征丰盈与希望。
- 黄云稻:象征成熟与丰收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木末北山烟冉冉”中的“冉冉”是什么意思?
- A. 快速
- B. 缓慢
- C. 突然
- D. 消失
-
诗中“缲成白雪桑重绿”描绘了什么意象?
- A. 雪山
- B. 茂盛的桑叶
- C. 冬天的寒冷
- D. 干枯的树木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期盼?
- A. 战争
- B. 自然景色
- C. 农田丰收
- D. 个人成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木末》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农村生活的描绘,而李白则注重描写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