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时间: 2025-01-26 03:30:50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谿访九丹。

隐暧源花迷近路,

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

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苏味道 〔唐代〕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谿访九丹。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 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

白话文翻译

华丽的车辆和仪仗簇拥着千官,前往仙洞灵溪探访九转丹药。 隐秘的花源迷离了近路,参差的竹林扫过高坛。 重重山崖相对耸立,霞光斑驳,瀑布交织飞溅,带来寒意。 天子的兴致未尽,徘徊在周遭,驻足回望銮驾。

注释

  • 雕舆藻卫:指装饰华丽的车辆和仪仗。
  • 仙洞灵谿:指仙人居住的洞穴和灵秀的溪流。
  • 九丹:指九转丹药,传说中的仙药。
  • 隐暧源花:指隐秘而美丽的花源。
  • 参差岭竹:指高低不齐的山岭和竹林。
  • 危坛:高坛,指高处的地方。
  • 重崖对耸:指两座山崖相对耸立。
  • 霞文驳:指霞光斑驳。
  • 瀑水交飞:指瀑布交织飞溅。
  • 天洛宸襟:指天子的胸怀。
  • 裴回周矖:指徘徊在周遭。
  • 驻归銮:指驻足回望銮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味道(约648-705),唐代诗人,字味道,号东篱,河南洛阳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是他在嵩山石淙侍宴时所作,应制诗是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味道在嵩山石淙侍宴时所作,应制诗是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诗。诗中描绘了嵩山的自然景色和皇帝的游宴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皇帝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嵩山石淙为背景,描绘了皇帝游宴的盛况和自然景色的壮美。首联以华丽的车辆和仪仗为引,展现了皇帝出行的壮观场面。颔联和颈联通过隐秘的花源、参差的竹林、重崖对耸、瀑布交飞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嵩山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尾联则表达了皇帝兴致未尽,徘徊在周遭,驻足回望銮驾的情景,体现了皇帝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游宴的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雕舆藻卫拥千官: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壮观场面,华丽的车辆和仪仗簇拥着千官。
  2. 仙洞灵谿访九丹:表达了皇帝探访仙洞灵溪,寻求九转丹药的愿望。
  3. 隐暧源花迷近路:通过隐秘而美丽的花源,描绘了嵩山的神秘和美丽。
  4. 参差岭竹扫危坛:以参差的竹林和高坛为意象,展现了嵩山的高峻和幽静。
  5. 重崖对耸霞文驳:通过重崖对耸和霞光斑驳的描绘,展现了嵩山的壮美。
  6. 瀑水交飞雨气寒:以瀑布交织飞溅和寒意的描绘,增强了嵩山的神秘和壮美。
  7. 天洛宸襟有馀兴:表达了皇帝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游宴的愉悦。
  8. 裴回周矖驻归銮:描绘了皇帝徘徊在周遭,驻足回望銮驾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雕舆藻卫”比喻皇帝出行的壮观场面。
  • 拟人:如“参差岭竹扫危坛”中的“扫”字,赋予竹林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嵩山的自然景色和皇帝的游宴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皇帝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雕舆藻卫:华丽的车辆和仪仗。
  • 仙洞灵谿:仙人居住的洞穴和灵秀的溪流。
  • 隐暧源花:隐秘而美丽的花源。
  • 参差岭竹:高低不齐的山岭和竹林。
  • 重崖对耸:两座山崖相对耸立。
  • 瀑水交飞:瀑布交织飞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雕舆藻卫”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车辆和仪仗 B. 仙人居住的洞穴 C. 隐秘而美丽的花源 D. 高低不齐的山岭和竹林

  2. 诗中“仙洞灵谿访九丹”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探访仙洞灵溪 B. 寻求九转丹药 C. 赞美自然美景 D. 表达对皇帝的敬仰

  3. 诗中“瀑水交飞雨气寒”描绘了什么? A. 瀑布交织飞溅 B. 霞光斑驳 C. 隐秘而美丽的花源 D. 高低不齐的山岭和竹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描绘了泰山的壮美,与苏味道的诗有相似之处。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与苏味道的《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两首诗都描绘了山岳的壮美,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苏味道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皇帝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苏味道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苏味道的部分诗作,可供进一步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