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岳冠山二首》

时间: 2025-01-11 14:12:01

岳冠山下月黄昏,石立波蚕势莫分。

回首风前魂欲断,东西南北水边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岳冠山下月黄昏,
石立波蚕势莫分。
回首风前魂欲断,
东西南北水边云。

白话文翻译:

在岳冠山下,黄昏时分的月光洒落,
石头矗立,波浪翻滚,蚕茧般的形势难以分开。
回头望去,风中我的灵魂几乎要断裂,
东西南北,水边飘荡的云朵随处可见。

注释:

  • 岳冠山:山名,意为如同山岳般的冠冕,象征高耸壮丽。
  • 黄昏:指日落时分,给人一种静谧和迷离的感觉。
  • 石立:石头矗立的状态,表现了大自然的雄伟。
  • 波蚕:比喻波浪像蚕茧一样蜷缩,形象生动。
  • 回首:转头向后,暗示对过去的思考或怀念。
  • 魂欲断:灵魂似乎要断裂,表达一种痛苦或迷惘的情感。
  • 水边云:水面上的云彩,象征着漂浮不定的心境。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别的典故,但“回首”一词常常用来表现对过往的追忆和感慨,具有普遍的文学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是一位以山水诗著称的诗人。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作于李弥逊游历岳冠山时,借景抒发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过岳冠山二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黄昏时分岳冠山下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诗的开篇“岳冠山下月黄昏”,以时间和地点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黄昏的月光洒落在山下,使整个景象显得分外柔和,仿佛在静谧中蕴藏着无限的情感。

接着“石立波蚕势莫分”,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连接起来,波浪的起伏似乎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表达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而“回首风前魂欲断”,则更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和痛苦,仿佛在追忆中感受到灵魂的脆弱。

最后一句“东西南北水边云”,不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图景,还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四方飘荡的云彩,暗示着人生道路的多变与不确定。整首诗在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之间游走,展现出了一种和谐而深邃的美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岳冠山下月黄昏”:描绘了黄昏时分岳冠山的美景,暗示着一天的结束和宁静的来临。
    • “石立波蚕势莫分”:以波浪和石头的对比,反映出一种难以分开的情感和自然的力量。
    • “回首风前魂欲断”: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过往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 “东西南北水边云”:展现了四面八方的云彩,象征着生活中的多样性和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浪比作蚕茧,生动形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音律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沉思与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岳冠山:象征着雄伟与高尚,代表自然的伟大力量。
  • 月黄昏:暗示宁静和思考的时刻,表现出一种沉淀的情感。
  • 波与云:象征着变化与无常,反映出人生的流动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岳冠山下月黄昏”中“黄昏”指的是什么时间?

    • A. 清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深夜
  2. “魂欲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迷惘与痛苦
    • C. 宁静
    • D. 兴奋
  3. 本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 A. 月亮
    • B. 石头
    • C. 水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静谧的秋天氛围,而李弥逊的诗则在黄昏中流露出更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