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时间: 2025-01-26 23:44:17

千章古木转头空,去与人间作栋隆。

未必真能庇寒士,不如留此贮清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章古木转头空,
去与人间作栋隆。
未必真能庇寒士,
不如留此贮清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古木虽然昂然挺立,却终究是空荡荡的,无法为人们提供实质的庇护。与其将古木砍伐去做栋梁,不如让它静静地存在,储存清风,给人以精神上的舒畅和清新。

注释:

  • 千章古木:形容树木高大而繁茂。
  • 转头空:意指古木虽然高大,但树干内空虚。
  • 栋隆:指的是用于建筑的栋梁,有承重的功能。
  • 庇寒士:庇护寒冷的人,形容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庇护。
  • 贮清风:存留清风,意指保留清凉的空气,给人带来舒适。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古木”的描写,反映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思考。在古代文学中,自然常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本质和人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茂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留有诗作数篇,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诗作或许是在观察周围自然景色后所作,反映了作者对物质主义的反感,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安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以“千章古木”引入,形象地展现出古木的伟岸,但随即转入“转头空”,揭示了这种看似伟大的存在内心的空虚。这里的古木不仅仅是自然的象征,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的欲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去与人间作栋隆”,则提出了一个质疑:古木被砍伐后能否真正为人类提供庇护?在这个问题上,诗人表现出一种怀疑态度。最后两句“未必真能庇寒士,不如留此贮清风”,更是深化了诗意,表达了宁可保留自然,享受清风的情感。诗中流露出对物质利益的反思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章古木转头空:古木虽高大,但内部是空的,象征着表面繁华下的无奈。
  2. 去与人间作栋隆:将古木砍伐后用于建筑,暗示追求物质利益。
  3. 未必真能庇寒士:质疑物质能否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4. 不如留此贮清风:更倾向于保留自然的美好,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木与人类的欲望相提并论,暗示表面繁华的空洞。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强调精神的充实和自然的珍贵。诗人选择在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寻求平衡,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木: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坚韧,体现了对传统的敬畏。
  • 清风:代表着自然的纯净与精神的舒畅,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千章古木”所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A. 物质的丰盈
    B. 自然的伟大
    C. 人类的欲望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未必真能庇寒士”,表达了对__的质疑。

  3. 判断题:整首诗提倡物质利益高于精神追求。(对/错)

答案:

  1. B
  2. 物质利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龚茂良《诗一首》与王维《鹿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但龚茂良更侧重于对物质的反思,而王维则注重宁静和谐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