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竹岭》
时间: 2025-02-04 16:0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斤竹岭 胧胧晓月淡,暠暠晨霜秋。弃马沙金平,步过草地岭。仰登上层云,俯降入深井。回潭冷更清,岭树疏逾整。蹊荒陈叶深,山回微路永。雪霰迷远空,岚烟护绝境。关门仅可辨,归涂难具省。设险得地形,戎丑期远屏。宽辞满衣雪,曛黑到绝顶,石浅微溜喧,独觉空山静。形寂寝逾熟,山白梦方醒。去路望更遥,陟降怯深泞。婿水碧于蓝,何由放烟艇。
白话文翻译:
朦胧的晓月淡淡地挂在天边,明亮的晨霜映照着秋天的景象。我放弃了马匹,在沙金平地上行走,穿过草地上的山岭。仰望登上高耸的云层,俯视下降进入深邃的井中。回旋的潭水更加冷清,山岭上的树木稀疏而整齐。小径荒芜,落叶堆积深厚,山峦回环,小路漫长。雪霰迷蒙了远方的天空,岚烟笼罩着绝美的境地。关门的轮廓仅能辨认,归途难以完全记住。利用地形设置险阻,期望敌军远离屏障。宽大的辞章沾满了衣襟上的雪,黄昏时分到达了山顶,石上的浅流微微喧哗,独自感受到空山的宁静。形体静止,睡眠更加深沉,山峦在梦中渐渐醒来。前方的路途看起来更加遥远,攀登下降时害怕深陷泥泞。婿水的碧绿胜过蓝色,如何才能放下烟雾缭绕的小艇。
注释:
- 胧胧:朦胧的样子。
- 暠暠:明亮的样子。
- 沙金平:地名,指沙地平坦的地方。
- 草地岭:地名,指长满草的山岭。
- 回潭:回旋的水潭。
- 蹊荒:小径荒芜。
- 雪霰:小冰粒。
- 岚烟:山间的雾气。
- 关门:关隘的门。
- 戎丑:指敌军。
- 宽辞:宽大的辞章。
- 曛黑:黄昏时分。
- 石浅微溜喧:石头上的浅流微微喧哗。
- 形寂:形体静止。
- 山白梦方醒:山峦在梦中渐渐醒来。
- 陟降:攀登和下降。
- 婿水:地名,指婿水河。
- 烟艇:烟雾缭绕的小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斤竹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在山岭间的行走和感受,展现了自然美景和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 《斤竹岭》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张嵲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的山岭、潭水、树木等意象,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投射。
诗歌鉴赏:
《斤竹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的诗。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朦胧的晓月、明亮的晨霜、荒芜的小径、迷蒙的雪霰和笼罩的岚烟,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些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的“独觉空山静”和“山白梦方醒”等句,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胧胧晓月淡,暠暠晨霜秋。
- 胧胧的晓月淡淡地挂在天边,明亮的晨霜映照着秋天的景象。
- 用“胧胧”和“暠暠”形容晓月和晨霜,形成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弃马沙金平,步过草地岭。
- 我放弃了马匹,在沙金平地上行走,穿过草地上的山岭。
- “弃马”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步过”则展现了作者的行走过程。
-
仰登上层云,俯降入深井。
- 仰望登上高耸的云层,俯视下降进入深邃的井中。
- 通过“仰登”和“俯降”的动作,展现了作者在山岭间的行走和感受。
-
回潭冷更清,岭树疏逾整。
- 回旋的潭水更加冷清,山岭上的树木稀疏而整齐。
- “回潭”和“岭树”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蹊荒陈叶深,山回微路永。
- 小径荒芜,落叶堆积深厚,山峦回环,小路漫长。
- “蹊荒”和“山回”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荒凉和漫长。
-
雪霰迷远空,岚烟护绝境。
- 雪霰迷蒙了远方的天空,岚烟笼罩着绝美的境地。
- “雪霰”和“岚烟”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神秘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关门仅可辨,归涂难具省。
- 关门的轮廓仅能辨认,归途难以完全记住。
- “关门”和“归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山岭间的行走和感受。
-
设险得地形,戎丑期远屏。
- 利用地形设置险阻,期望敌军远离屏障。
- “设险”和“戎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宽辞满衣雪,曛黑到绝顶,石浅微溜喧,独觉空山静。
- 宽大的辞章沾满了衣襟上的雪,黄昏时分到达了山顶,石上的浅流微微喧哗,独自感受到空山的宁静。
- “宽辞”和“曛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山岭间的行走和感受。
-
形寂寝逾熟,山白梦方醒。
- 形体静止,睡眠更加深沉,山峦在梦中渐渐醒来。
- “形寂”和“山白”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山岭间的行走和感受。
-
去路望更遥,陟降怯深泞。
- 前方的路途看起来更加遥远,攀登下降时害怕深陷泥泞。
- “去路”和“陟降”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山岭间的行走和感受。
-
婿水碧于蓝,何由放烟艇。
- 婿水的碧绿胜过蓝色,如何才能放下烟雾缭绕的小艇。
- “婿水”和“烟艇”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胧胧晓月淡”中的“胧胧”比喻晓月的朦胧,“暠暠晨霜秋”中的“暠暠”比喻晨霜的明亮。
- 拟人:如“山白梦方醒”中的“山白”拟人化,赋予山峦以生命。
- 对仗:如“仰登上层云,俯降入深井”中的“仰登”和“俯降”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斤竹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的山岭、潭水、树木等意象,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投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胧胧晓月:朦胧的晓月,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暠暠晨霜:明亮的晨霜,象征着清新和纯洁。
- 回潭冷更清:回旋的潭水,象征着宁静和清澈。
- 岭树疏逾整:山岭上的树木,象征着自然和整齐。
- 雪霰迷远空:雪霰迷蒙了远方的天空,象征着神秘和美丽。
- 岚烟护绝境:岚烟笼罩着绝美的境地,象征着神秘和美丽。
- 宽辞满衣雪:宽大的辞章沾满了衣襟上的雪,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石浅微溜喧:石头上的浅流微微喧哗,象征着宁静和清澈。
- 山白梦方醒:山峦在梦中渐渐醒来,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婿水碧于蓝:婿水的碧绿胜过蓝色,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胧胧晓月淡”中的“胧胧”是什么意思? A. 明亮 B. 朦胧 C. 清晰 D. 模糊
-
诗中的“暠暠晨霜秋”中的“暠暠”是什么意思? A. 明亮 B. 朦胧 C. 清晰 D. 模糊
-
诗中的“弃马沙金平”中的“弃马”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厌恶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恐惧 D. 对自然的喜爱
-
诗中的“仰登上层云,俯降入深井”中的“仰登”和“俯降”形成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的“宽辞满衣雪”中的“宽辞”是什么意思? A. 宽大的辞章 B. 宽大的衣服 C. 宽大的道路 D. 宽大的山岭
答案:
- B
- A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秋天的美景,与《斤竹岭》有相似的自然景色描绘。
- 杜甫的《望岳》:描绘了作者对泰山的仰望和感受,与《斤竹岭》有相似的登山体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斤竹岭》: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张嵲的诗则更加注重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与《斤竹岭》:两首诗都描绘了登山体验,但杜甫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而张嵲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斤竹岭》,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诗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斤竹岭》。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斤竹岭》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