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御街行原系二首,周泳先误作一首。》
时间: 2025-01-27 05:0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御街行
君行广武山前路。
是阮籍回车处。
问他儒子竟何成,
落日大河东注。
无人说与,遥岑远目,
也会修眉妩。
离宫别馆空禾黍,
啸木魅啼苍鼠。
悠悠往事不经心,
只有闲云来去。
停云得句,归云洞府,
领取渊明趣。
白话文翻译
君子走在广武山前的路上,
这里正是阮籍回车的地方。
我问那些儒生到底成就了什么,
落日映照着东流的大河。
无人告诉我,远远的山岑我也能看到,
也许会让我眉目如画。
离宫和别馆的禾黍已是空荡荡,
只有啸声与苍鼠的啼叫。
往事悠悠,心中不再牵挂,
只有闲云在空中来去。
停驻的云有诗句,归来的云在洞府,
仿佛又回到了陶渊明的趣味中。
注释
- 君行:君子行走。
- 广武山:山名,指代某种景象。
- 阮籍:东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回车象征着归隐。
- 儒子:指读书人或儒学者。
- 禾黍:稻谷和黍米,象征丰收与田园生活。
- 悠悠往事:指过往的事情,心中无所挂碍。
- 渊明:指陶渊明,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沂,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政治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其作品常具有强烈的个性与鲜明的社会意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御街行》创作于王沂对生活的思考之际,表达了对人生、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多处提到的阮籍与陶渊明,彰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反思。
诗歌鉴赏
《御街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君行广武山前路”,即设定了一个悠远而静谧的场景,给人以幽远的遐想。阮籍的回车处,象征着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问他儒子竟何成”,表达了对当代士人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似乎在质疑那些读书人是否真的实现了他们的理想。
随着落日西沉,河水东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诗人通过“无人说与,遥岑远目”的描写,表现了对世事的淡漠与自我内心的宁静,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智慧在于对生活的超然与淡泊。后半部分的“悠悠往事不经心,只有闲云来去”,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过去的释然与对未来的随缘。
整首诗在意象构建上非常成功,云、山、河、禾黍等自然元素交织,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在这种自然景象中,传达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人世纷扰的超脱。最终在“领取渊明趣”的结尾,诗人隐喻着从陶渊明的生活哲学中汲取养分,渴望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行广武山前路:诗人以“君”自称,表示对人生路途的探索。
- 是阮籍回车处:提到阮籍,暗示对历史文化人物的崇敬。
- 问他儒子竟何成:反思当代士人的成就与理想。
- 落日大河东注:描绘自然景象,象征时间流逝。
- 无人说与,遥岑远目:强调孤独与远望,表达内心的宁静。
- 也会修眉妩:暗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离宫别馆空禾黍:描绘隐逸生活的清淡与悠闲。
- 啸木魅啼苍鼠:自然界的生灵,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悠悠往事不经心:对往事的释然,反映了超然的态度。
- 只有闲云来去:强调自然的自由与诗人的心境。
- 停云得句,归云洞府:暗示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安宁。
- 领取渊明趣:追求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日大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拟人:如“闲云来去”,赋予云朵以人的活动与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隐逸生活的理想,反思社会的纷扰与个人的内心宁静。诗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寻找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自由与变化,代表诗人的心境。
- 山:象征坚韧与永恒,代表着理想的追求。
- 河:象征时间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生命哲学。
- 禾黍:象征田园生活的宁静与丰饶,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御街行》的作者是谁? A. 陶渊明
B. 王沂
C. 阮籍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阮籍”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隐逸生活
C. 乡愁
D. 读书 -
诗中“悠悠往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追忆
B. 释然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 B. 王沂
- B. 隐逸生活
- B. 释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
诗词对比
王沂《御街行》 vs 陶渊明《桃花源记》
- 主题: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沂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对往事的释然,而陶渊明则描绘了理想化的隐居环境。
- 风格:王沂的诗风清新自然,带有个人思考;陶渊明的作品则更具叙事性,强调理想化的田园生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 《王沂诗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