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钟员外》

时间: 2025-02-04 17:21:33

静追蘋末兴,况复值萧条。

猛势资新雁,寒声伴暮潮。

过山云散乱,经树叶飘飖。

今日烟江上,征帆望望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钟员外
作者: 王沂 〔唐代〕

静追蘋末兴,况复值萧条。
猛势资新雁,寒声伴暮潮。
过山云散乱,经树叶飘飖。
今日烟江上,征帆望望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人静静地追逐着水边的浮萍,正值萧条的时候。大雁飞来,带着寒冷的声音,与傍晚的潮水相伴。山上的云彩散乱,树叶在风中飘动。今天我在烟雾缭绕的江面上,遥望着征帆远去。

注释:

  • :水生植物,漂浮在水面上,象征着浮萍和无根的漂泊。
  • 猛势:强劲的气势,这里形容大雁的飞行。
  • 寒声:寒冷的声音,暗指秋天的寒意。
  • 暮潮:傍晚的潮水,暗示时间的流逝。
  • 烟江:烟雾笼罩的江面,渲染了朦胧的氛围。
  • 征帆:行驶的帆船,象征着远行与追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王沂的诗歌风格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送别友人钟员外之际,正值秋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钟员外》是一首描写秋天送别的诗,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诗人在静谧的江边,追逐着浮萍,象征着他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随着季节的变迁,秋天的萧条与寒冷正好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尤其是“猛势资新雁,寒声伴暮潮”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离别的愁绪,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感受。

最后两句“今日烟江上,征帆望望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烟雾弥漫的江面上,远行的帆船象征着离别与希望。诗中的“望望遥”不仅是一种向往,更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人的祝福。在这幅秋日的画卷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离别的心情,将观者带入一种淡淡的伤感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静追蘋末兴:静静地追逐着水边的浮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追寻。
  2. 况复值萧条:正值萧条的时节,暗示了秋天的凋零与无奈。
  3. 猛势资新雁:大雁飞来,气势汹汹,象征着寒冷的来临。
  4. 寒声伴暮潮:寒意与晚潮交织,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5. 过山云散乱:山上的云彩散乱,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纷乱。
  6. 经树叶飘飖:树叶在风中飘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今日烟江上:如今我在烟雾缭绕的江面上,描绘出朦胧的景象。
  8. 征帆望望遥:远方的帆船在望,象征着友人的远行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静追蘋末兴”,将追逐浮萍的动作与内心的寂静结合。
  • 拟人:如“寒声伴暮潮”,使寒声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较为工整,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离别与思念,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萍:象征漂泊与无根,暗示诗人的无奈与孤独。
  • 大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寒冷,也隐喻着离别的愁绪。
  • 烟江:烟雾缭绕,增添了离别的朦胧感。
  • 征帆:代表远行与希望,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思乡
    B) 离别
    C) 友情
    D) 生活

  2. “猛势资新雁”中的“猛势”指的是什么?
    A) 大雁的速度
    B) 大雁的气势
    C) 秋天的风
    D) 诗人的心情

  3. 诗中的“烟江”指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澈的江水
    B) 迷雾弥漫的江面
    C) 宁静的湖泊
    D) 波涛汹涌的海洋

答案:

  1. B) 离别
  2. B) 大雁的气势
  3. B) 迷雾弥漫的江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别》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多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绪,与王沂的细腻相对。
  • 《送别》:王维的这首诗则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离愁,情感细腻,风格与王沂相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