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寓化度寺)》

时间: 2025-01-25 18:28:39

鸦带斜阳归远树。

无人听、数声钟暮。

日与愁长,心灰香断,月冷竹房扃户。

画扇青山吴苑路。

傍怀袖、梦飞不去。

忆别西池,红绡盛泪,肠断粉莲啼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行船(寓化度寺)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鸦带斜阳归远树。
无人听数声钟暮。
日与愁长,心灰香断,
月冷竹房扃户。
画扇青山吴苑路。
傍怀袖梦飞不去。
忆别西池,红绡盛泪,
肠断粉莲啼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看到乌鸦带着夕阳飞回远处的树木,周围没有人听到那几声暮钟的敲响。白天的愁苦似乎延续到夜晚,心情灰暗,香气也随之消散,月光冷冷地照在竹房,门紧闭着。画扇轻轻摇动,青山和吴苑的路似乎也远了。怀抱着的梦在袖中飞不去,回忆起在西池的别离,红绡上盛满了泪水,心中仿佛撕扯般疼痛,像粉莲在啼哭的路上。

注释:

  • :乌鸦,常用作孤独的象征。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忧伤。
  • 无人听数声钟暮:表示孤独与寂寞,暮钟声无人倾听。
  • 日与愁长:白天与愁苦相伴,似乎没有尽头。
  • 心灰香断:心中失落,香气消散暗示情感的丧失。
  • 月冷竹房扃户:月光冷清,竹房紧闭,暗示孤独与封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汝忠,号任甫,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写词,风格细腻、含蓄,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夜行船》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诗中充满了对孤独与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夜行船》以其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吴文英对孤独、离别以及生命无常的深刻思索。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夕阳和乌鸦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在孤独的黄昏时分,感受到周遭的静谧与自己的心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他通过“日与愁长”这一句,表达了日常生活中的愁苦仿佛与时间一同延续,无法摆脱。

在情感的递进中,作者用“心灰香断,月冷竹房扃户”来描绘内心的失落与孤独。这里的“香”不仅是失去的美好,也象征着期盼的破灭。随后,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的别离,眼泪与心痛交融,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最后,诗歌以“肠断粉莲啼路”结束,展现出一种无以言表的悲伤,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文英的《夜行船》不仅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修辞手法,更在情感的表达上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这首诗成为宋代词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鸦带斜阳归远树:描绘夕阳西下,乌鸦飞回远树,传达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意象。
  2. 无人听数声钟暮:暮钟声响,却无人倾听,表现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3. 日与愁长,心灰香断:白天漫长而愁苦,内心的失落和失去的美好。
  4. 月冷竹房扃户:月色冷清,竹房紧闭,暗示内心的封闭与孤独。
  5. 画扇青山吴苑路:画扇轻摇,青山和吴苑的路遥不可及,象征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6. 傍怀袖梦飞不去:怀抱中的梦无法飞走,表现对过去的眷恋与无法释怀。
  7. 忆别西池,红绡盛泪:回忆在西池的别离,红绡上满是泪水,情感深沉。
  8. 肠断粉莲啼路:心中痛苦如同粉莲在哭泣,表达了深沉的离愁别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灰香断”,用香气的消散比喻内心的失落。
  • 拟人:如“梦飞不去”,赋予梦以行动能力,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孤独、离别、内心的苦闷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孤独、悲伤。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月光:象征冷清与孤寂。
  • 竹房:象征内心的封闭和孤独的环境。
  • 红绡:象征离别时的泪水与心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吴文英
    • D. 陶渊明
  2. 诗中“心灰香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幸福
  3. “月冷竹房扃户”中的“扃户”是什么意思?

    • A. 打开门
    • B. 关上门
    • C. 敲门
    • D. 门的装饰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夜晚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忧伤。

诗词对比:

  • 《夜行船》与《静夜思》:两首诗均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情感,前者更注重离别的痛苦,后者则突出思乡的情绪;风格上,吴文英的诗更为细腻,李白则直接展现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文英研究相关论文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