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桑》
时间: 2025-01-26 03:56: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
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白话文翻译:
在低洼的地方有桑树,其叶子有些艰难。
既然见到了君子,心中怎么会不快乐呢?
在低洼的地方有桑树,其叶子又丰盈。
既然见到了君子,怎么会不开心呢?
在低洼的地方有桑树,其叶子则幽静。
既然见到了君子,他的德音如同胶水般牢固。
我心中对你的爱,何时能忘记?
我将这份情感藏在心中,何时能够忘却呢?
注释:
- 隰桑:指生长在湿润地方的桑树。
- 阿:指树荫。
- 君子: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 德音孔胶:比喻君子的品德音讯如胶水一般牢固和持久。
- 心乎爱矣:表达心中对爱的思念和沉浸。
- 遐不谓矣:表示远方的情感无法言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作者为佚名,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情感和道德的重视。先秦诗作多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具有浓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社会动荡或个人感情波动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桑树的描写,寄托了对君子品德的仰慕和对爱情的思念。
诗歌鉴赏:
《隰桑》在诗歌的结构上是对称的,每段都围绕着“隰桑”展开,反复提及桑树的不同状态,映衬出情感的细腻变化。诗中的桑树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情感的象征。
诗的开头以“隰桑有阿”引入,给人以宁静的意境。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通过“既见君子”这一句,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联系,表现出对君子的欣赏与向往。每一段都以“既见君子”作为转折,形成一种对比,反映出不同情境下心情的变化。
从“德音孔胶”一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君子品德的高度赞扬,表明君子的道德品质在作者心中是无法磨灭的,象征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结尾的“何日忘之”流露出无法忘却的深情,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
整首诗以桑树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君子深厚的情感和道德理想,兼具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真实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描绘环境,桑树在低洼地带,暗示生活的艰辛。
-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提到君子的出现,转折至快乐之感。
-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再提桑树,此时的叶子丰盈,象征快乐。
-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再次强调君子的存在带来的幸福。
-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表现出宁静的状态,暗示内心的思考。
- “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君子的德行深厚,内心难以忘却。
-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表达对爱情的思考,感慨难以言说的情感。
-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最后的感慨,表明对爱的坚持与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德音孔胶”比喻君子的品德深厚。
- 对仗:每段句式工整,形成良好的韵律感。
- 反复:桑树的重复出现,加强了主题的连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桑树为象征,表达了对君子的钦佩与对爱情的执着,体现了理想人格与情感的深刻结合。
意象分析:
- 隰桑:象征爱情与理想的寄托,反映诗人的情感世界。
- 君子:品德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男性形象。
- 叶:不同状态的叶子象征着心情的变化,既有艰难又有丰盈,极富表现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隰桑”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柳树
- B. 桑树
- C. 桃树
- D. 杨树
-
“德音孔胶”意指什么?
- A. 君子的声音
- B. 君子的品德
- C. 君子的外貌
- D. 君子的财富
-
诗中反复提到的“君子”代表了什么?
- A. 朋友
- B. 情人
- C. 品德高尚的人
- D. 学者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女》: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情感。
- 《关雎》:通过自然之声展现情感的纯真。
诗词对比:
- 比较《隰桑》与《离骚》,两者都在表达对理想人格和情感的追求,但《离骚》更为复杂而激情四溢,而《隰桑》则显得更加细腻与含蓄。
参考资料:
- 《先秦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