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引其二》

时间: 2025-02-04 16:15:57

鼎湖流水清且闲。

轩辕去时有弓剑。

古人传道留其间。

後宫婵娟多花颜。

乘鸾飞烟亦不还。

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

闻天语。

长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

过紫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

后天而老凋三光。

下视瑶池见王母。

蛾眉萧飒如秋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龙引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闲。
轩辕去时有弓剑。
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
乘鸾飞烟亦不还。
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
长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
后天而老凋三光。
下视瑶池见王母。
蛾眉萧飒如秋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在清澈宁静的鼎湖水流旁,古代的轩辕帝离去时留下了弓剑。古人留下传道的精神,后宫的美丽女子如花般娇艳。乘着鸾鸟飞烟而去,再也不回来;骑龙直上天际,去造天关。天关之上,听到了天的声音。长空中的云车载着美丽的玉女,经过紫皇处,紫皇赐予白兔捣制的药方。人们在后天中衰老,三光渐渐凋零,俯视瑶池,见到了王母,她的眉毛如秋霜般萧瑟。

注释

  • 鼎湖:指鼎湖,历史上有名的湖泊,象征清幽。
  • 轩辕:轩辕黄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
  • 后宫婵娟:指后宫的美丽女子,形容她们的容貌。
  • 乘鸾飞烟:乘坐神鸟,飞向天边,象征脱离尘世的自由。
  • 紫皇:传说中的神仙,代表着高贵与权力。
  • 瑶池:指瑶池,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轩辕:轩辕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人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代表着开创与文明。
  • 王母: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的仙药,象征着长生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被誉为“诗仙”,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飞龙引其二》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体现了他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精神。

诗歌鉴赏

《飞龙引其二》是一首充满神话色彩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清澈的鼎湖水、古代英雄的痕迹、后宫女子的美丽,以及乘鸾飞烟的神话意象,展现了李白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诗歌开篇即以“鼎湖流水清且闲”引出清幽宁静的自然景象,接着以“轩辕去时有弓剑”暗示历史的传承与英雄的遗留,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

在对后宫婵娟的描绘中,诗人用“多花颜”来形容女子的美丽,显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赞美。而“乘鸾飞烟亦不还”则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乘着神鸟飞往未知的世界,不再回头。接下来的“骑龙攀天造天关”展现了超凡脱俗的豪情,李白以骑龙的形象象征自己追求更高理想的勇气。

全诗的意象丰富,运用了许多神话元素,给人以强烈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与向往。最后,诗中的王母与瑶池更是将诗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表达了对永恒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鼎湖流水清且闲: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体现出诗人的内心宁静。
  2. 轩辕去时有弓剑:提到轩辕帝,暗示历史的遗留与英雄的精神。
  3. 古人传道留其间:古人留下的道理与智慧传承在此。
  4. 后宫婵娟多花颜:后宫的美丽女子如花般娇艳,增添了一种人间的美好。
  5. 乘鸾飞烟亦不还: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向往脱离尘世的束缚。
  6. 骑龙攀天造天关:骑龙上天,象征追求理想与超脱的决心。
  7. 造天关。闻天语:在天关之上,听到了来自天上的神秘声音。
  8. 长云河车载玉女:长空中的云车载着美丽的玉女,寓意美好与神秘的结合。
  9. 载玉女。过紫皇:经过紫皇,暗示神秘与权力的交融。
  10.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紫皇赐予长生不老的药方,象征对生命的探索。
  11. 后天而老凋三光: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衰老。
  12. 下视瑶池见王母:俯视瑶池,见到了王母,象征追求的不懈与终极理想。
  13. 蛾眉萧飒如秋霜:最后以王母的形象结束,给人以苍凉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乘鸾飞烟”暗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使用了神话中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闻天语”,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追求自由、理想与超脱的情感,运用丰富的神话意象展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对永恒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鼎湖:象征清幽与宁静。
  • 轩辕:代表古代英雄精神与历史传承。
  • 鸾鸟:象征自由与超脱。
  • :象征力量与理想的追求。
  • 瑶池:象征仙境与理想的归宿。
  • 王母:象征智慧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古代英雄是谁?

    • A. 李白
    • B. 轩辕
    • C. 杜甫
    • D. 王母
  2. 填空题:诗中“乘鸾飞烟亦不还”表达了对____的渴望。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瑶池”是指一个真实存在的湖泊。(对/错)

答案

  1. B. 轩辕
  2. 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同样表现了李白的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
  • 《庐山谣》: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自由,而杜甫则更关注现实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李白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