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饥半饱随时过,无客无书尽日闲。
童子贪眠呼不省,狸奴恋暖去仍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随意度过日子,身边没有客人,也没有书籍可读,整天闲适。一个小孩贪睡,呼喊他也听不见;而一只狸猫则贪恋温暖,来回徘徊。
注释:
字词注释:
- 半饥半饱:形容吃得不多也不饿。
- 随时过:随意度过时间。
- 无客无书:没有客人来访,也没有书可以读。
- 童子:小孩。
- 贪眠:贪恋睡觉。
- 狸奴:狸猫的别称。
- 恋暖:喜欢温暖。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表现诗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诗作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现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立秋时节,正值作者因疾病而身体虚弱之际,诗中流露出一种闲适的心态,与身体的无力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在生活中的无奈与淡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无奈。开头的“半饥半饱”描绘了诗人身体的状态,既不是饥饿得无以为继,也不是丰盈得可享受生活。这样的描述传达了一个无所事事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淡然。
“无客无书尽日闲”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孤独的状态,没有朋友来访,也没有书籍可读,日子显得尤为漫长与空虚。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似乎在逃避现实,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
接下来的“童子贪眠呼不省,狸奴恋暖去仍还”,则通过描绘小孩和狸猫的状态来反衬诗人的情感。小孩贪恋睡眠,无视外界的呼喊,狸猫对温暖的依赖,也隐喻着人对舒适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诗中通过日常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饥半饱随时过:诗人处于一种不满但又无奈的状态,流露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 无客无书尽日闲:强调孤独与无聊,日子过得乏味。
- 童子贪眠呼不省:小孩沉迷于睡眠,体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
- 狸奴恋暖去仍还:狸猫的行为反映了对温暖的依赖,象征着人对舒适环境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诗人“半饥半饱”的状态与童子、狸奴的“贪眠”和“恋暖”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 拟人:将狸猫赋予“恋暖”之情,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无聊与孤独的感受,隐含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与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饱: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与状态。
- 童子:代表无忧无虑的天真与单纯。
- 狸奴:象征对温暖与舒适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描绘的日常状态是怎样的?
- A. 热闹非凡
- B. 孤独无聊
- C. 忙碌繁忙
- D. 幸福快乐
-
“半饥半饱”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满足
- B. 无奈
- C. 忧伤
- D. 兴奋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与白居易的作品均以生活琐事为题材,但陆游更倾向于表现个人内心的孤独感,而白居易则常通过对社会现状的关怀来表达情感。陆游的作品多有豪情壮志,而白居易则更具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