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江上》
时间: 2025-01-27 03:51: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热厌城市,初夜临江湍。
风从西山来,颇带积雪寒。
堰声静尤壮,喷薄如急滩。
顿远车马喧,更觉衣裳单。
断岸吐缺月,恨不三更看。
且随萤火归,城扉欲横关。
白话文翻译:
我厌倦了城市的酷热,夜晚初临我来到江边。
西山吹来的风,带着一点积雪的寒意。
水闸的声音静而又壮大,涌动的水流如同急促的滩涂。
车马的喧闹声渐渐远去,我更觉衣衫单薄。
断崖吐出一轮明月,真希望能在三更时分再看一眼。
不如随着萤火虫一起回去,城门就要关了。
注释:
- 苦热:形容炎热的天气。
- 湍:急流,指江水流动的声音。
- 堰声:水闸的声音。
- 喷薄:急促流出,形容水流的状态。
- 顿远:突然远去。
- 衣裳单:衣服单薄,形容寒冷。
- 断岸:断崖,指江边的悬崖。
- 吐缺月:指明月从断崖间露出。
- 恨不:遗憾没有。
- 城扉:城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与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然、避暑的情怀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环境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其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屈辱,作品以爱国、抒怀、写景等为主要内容,情感真挚,风格清新。陆游在诗歌创作中,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避暑江上》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作者因年老多病,渴望自然的宁静与清凉。诗中描绘的江边美景,表达了他对城市生活的不满和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避暑江上》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陆游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诗的开头两句“苦热厌城市,初夜临江湍”,表现出诗人对城市酷热的厌倦以及对江边清凉夜晚的向往。接着“风从西山来,颇带积雪寒”,描绘了西山吹来的清风,带着寒意,增强了避暑的意境。后面的“堰声静尤壮,喷薄如急滩”,通过水流的声音和状态,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宁静的自然氛围。最后两句“断岸吐缺月,恨不三更看”,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景色的怀念和对静谧美好的向往,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刻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城市喧嚣的逃避,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体现了陆游深邃的哲思和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苦热厌城市:表现诗人对炎热城市生活的厌倦。
- 初夜临江湍:描绘初夜时分,诗人来到江边,感受江水的奔流。
- 风从西山来,颇带积雪寒:西山的风带来寒意,增加了避暑的感受。
- 堰声静尤壮:水闸的声音虽然安静,但仍显得壮观。
- 喷薄如急滩:水流如急滩般喷涌而出,生动形象。
- 顿远车马喧,更觉衣裳单:车马的喧闹声渐远,显得衣着单薄,感受到寒意。
- 断岸吐缺月:断崖间的明月吐露出来,增添了夜的美感。
- 恨不三更看:对夜晚美景的遗憾,希望能在更深的夜里观赏。
- 且随萤火归:与萤火虫一同归去,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城扉欲横关:城市的门即将关闭,带有一丝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喷薄如急滩”,用急滩比喻水流的状态,生动形象。
- 对仗:如“苦热厌城市,初夜临江湍”,工整对仗,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风和水赋予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富有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渴求宁静、逃避喧嚣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反映了陆游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自由与流动,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西山风:象征着清凉与宁静,带来避暑的意境。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萤火虫: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美好,表现诗人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诗中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厌倦? A. 自然
B. 城市生活
C. 乡村生活
D. 家庭生活 -
“顿远车马喧”中的“顿”字有什么含义? A. 稍微
B. 突然
C. 一直
D. 永远 -
诗人希望在什么时间再看那轮明月? A. 初夜
B. 三更
C. 黄昏
D. 晨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生活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对比:
- 陆游的《避暑江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陆游更关注于对城市生活的逃避,而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有相似之处,却又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