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
时间: 2025-01-10 23:08: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西番
作者:韦庄 〔唐代〕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芳草丛生缕结,花艳艳,雨濛濛,晓庭中。
塞远久无音问,愁销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至,恨何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灯烛的余烬散发着微弱的光,时间流逝得缓慢,我却无法入睡。倚靠在银色屏风旁,心中无话可说,愁绪悄然浮上眉头。梧桐树下的残雨让我心烦意乱,滴滴答答的雨声让我思念愈加深重。庭院中芳草茂盛,花朵鲜艳,细雨朦胧,晨曦初露。远方的他久无音信,我的愁苦在镜中映现出红晕。虽然紫燕和黄鹂仍然来访,但这份怨恨似乎无穷无尽。
注释
- 金灯红烬:金灯指灯具,红烬指灯芯燃烧后留下的残余,形容夜深时分。
- 人灼灼:人意指光亮明亮的样子,表明夜间的孤独。
- 漏迟迟:指时光流逝缓慢,漏壶滴水的声音更显得漫长。
- 闲愁:无所事事的愁苦。
- 相思: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 塞远:边塞遥远,隐喻远方的恋人。
- 愁销镜里红:愁苦在镜中映出脸上的红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云,号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细腻柔美,擅长描写离愁别绪,作品多以感情为主。
创作背景
《定西番》创作于韦庄身处动荡的晚唐时期,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困扰使得诗人常常陷入愁苦之中。这首诗正是他在漫漫长夜中对离别之苦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定西番》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夜晚的孤独与愁苦。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灯烛微弱,时间仿佛被拉长,令人难以入眠。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尽的思念和忧伤。
首先,诗的开头用“挑尽金灯红烬”引出夜晚的孤寂,伴随着“漏迟迟”的细腻感受,营造出一种时间停滞的氛围。诗人在银屏前“无语”,这不仅是对话语的失落,更是心中愁绪的无奈。接着,诗人用“闷杀梧桐残雨”来表达对思念的加深,细雨如同思念之泪,滴滴答答地敲打着心扉。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远方恋人的想念,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芳草丛生缕结,花艳艳,雨濛濛”,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生机与愁苦并存的景象。而“塞远久无音问”,则表现出诗人对远方恋人音信全无的惆怅,愁苦在镜中显现出红晕,似乎在暗示着内心的苦闷。
最后一句“紫燕黄鹂犹至,恨何穷”,既是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描绘,也是对离别之苦的深刻反思,给人以无限的怨恨与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庄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挑尽金灯红烬:夜深,灯油所剩无几。
- 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明亮的灯光下,时间流逝得很慢,我仍未入眠。
- 斜倚银屏无语:倚靠在银色的屏风旁,无话可说。
- 闲愁上翠眉:无所事事的愁绪悄然浮现。
-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梧桐树下的细雨令我心烦,雨滴似乎在倾诉我的思念。
- 芳草丛生缕结:庭院中芳草茂盛,情感缠结。
- 花艳艳,雨濛濛,晓庭中:花朵鲜艳,细雨朦胧,晨曦照耀着庭院。
- 塞远久无音问:远方的他久无音信。
- 愁销镜里红:愁苦在镜中映现出红晕。
- 紫燕黄鹂犹至,恨何穷:虽然春燕和黄鹂依然来访,但这份怨恨似乎没有尽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芳草丛生缕结”,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思乡之情。
- 拟人:如“滴相思”,将雨滴赋予了情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围绕思念与孤独,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和因离别而生的愁苦。这种感情在细腻的环境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中得到充分展现,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烬:象征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 银屏:象征内心的寂寞与无奈。
- 梧桐:象征思念与离愁。
- 紫燕黄鹂: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美好的希望,但却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挑尽金灯红烬”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白天的喧嚣
B. 夜晚的孤寂
C. 春天的生机 -
“愁销镜里红”中的“红”指的是什么?
A. 红花
B. 红晕
C. 红灯 -
诗中提到的“紫燕黄鹂”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落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韦庄与李清照:
- 韦庄的《定西番》主要表现对远方恋人的思念,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多体现离愁与对过往的怀念。
-
韦庄与杜甫:
- 杜甫的诗常常反映社会动荡,个人的苦难,而韦庄更加专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体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