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

时间: 2025-01-10 23:13:35

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说浮生大梦劳。

言下是非齐虎尾,

宿来荣辱比鸿毛。

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

明日东林有谁在,不堪秋磬拂烟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说浮生大梦劳。言下是非齐虎尾,宿来荣辱比鸿毛。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明日东林有谁在,不堪秋磬拂烟涛。

白话文翻译:

在云斋我曾借来一件法衣,谈起人生如梦的辛劳。话语之中是非对错就如同老虎的尾巴,夜来我所经历的荣辱与轻重相较于鸿毛。孤舟在宽阔的水面上千帆竞发,寒冷的殿堂中一盏灯光更加明亮。明天东林寺里又有谁在呢?无法承受那秋日钟磬声拂过烟波的时光。

注释:

  • 云斋:指诗人所居的地方,可能为道教或隐士的居所。
  • 方袍:道士的法衣,象征着道教的修行。
  • 浮生:指短暂而虚幻的人生。
  • 鸿毛:比喻轻微的事物,用来形容荣辱的轻重。
  • 秋磬:秋天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字子华,号逸人,晚号“云斋”。他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写于他在蒜山的某个夜晚,借宿于云斋,感慨人生的虚幻与无常,表达了对东林寺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借宿经历的回忆,引发了诗人对人生、荣辱与时间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提及借来的法衣与浮生大梦,暗示了道教哲学对人生的看法,强调人世间的纷争与劳碌不堪。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孤舟与寂静的殿堂描绘了孤独的旅途与内心的宁静,透露出诗人对静谧夜晚的珍视。最后几句提到东林寺的钟磬声,感慨未来的不可知,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哲思。整首诗在叙述中交织着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白与对世界的思考,既有对人事的无奈,也有对人生的深入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斋曾宿借方袍:在云斋借宿,借来一件法衣,暗示诗人的修道情怀。
  2. 因说浮生大梦劳:因而谈起浮生如梦的辛劳,揭示人生的虚幻与辛苦。
  3. 言下是非齐虎尾:言语中诸多是非,如同老虎的尾巴,意味深长。
  4. 宿来荣辱比鸿毛:经过一夜,荣辱轻重如鸿毛,强调世事的轻微和无常。
  5. 孤舟千棹水犹阔:孤舟在广阔水面上,表现出一种孤独与自由。
  6. 寒殿一灯夜更高:寒冷的殿堂中,灯光更加明亮,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坚持。
  7. 明日东林有谁在:明天东林寺里又有谁在,表现出对未来的迷惘与期待。
  8. 不堪秋磬拂烟涛:无法承受那秋日钟声拂过烟波的时光,感慨时光流逝之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大梦,强调人生的短暂与虚幻。
  • 对仗:如“荣辱比鸿毛”与“孤舟千棹水犹阔”,对比鲜明。
  • 拟人:秋磬拂烟涛,赋予钟声以人的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世事纷扰的无奈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斋:象征隐逸与清净。
  • 方袍: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修行者的身份。
  • 孤舟:象征孤独与自由,反映诗人的心境。
  • 寒殿:冷清的环境,增加了孤独感。
  • 秋磬: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食
    B. 诗人的居所
    C. 一种乐器

  2. “浮生大梦”的意思是? A. 人生如梦,虚幻而辛劳
    B. 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C. 梦想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寒殿一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温暖与安宁
    B. 孤独与宁静
    C. 热闹与喧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隐逸与自然的主题。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许浑与王维的诗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但许浑更侧重于人生的哲思,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田园的宁静与美好。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对人生不同维度的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