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

时间: 2025-01-10 22:54:20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

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意思解释

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

原文展示: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
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段觉归东阳的旅途,山水引导他归路,陆郎(段觉)在这里对归途已经非常熟悉。秋天的茶叶上沾着细小的露珠,寒菊在霜冻之后显得更加甘甜。台楼依靠在乌龙岭上,楼阁却侵入了白雁潭的水面。如果沈公有意问我,我的心思却在浙河南。


注释:

  • 陆郎:指诗中的段觉,姓陆,表示他是归途的主人公。
  • 秋茶:指秋季采摘的茶叶,形容茶叶的清新。
  • 寒菊:菊花在寒霜中生长,象征着坚韧。
  • 乌龙岭:地名,山岭的名称。
  • 白雁潭:地名,潭水的名称。
  • 沈公:可能是指沈约,表现出一种倾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听雨,籍贯在今河南,后迁至今安徽。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朋友段觉归东阳时,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当时诗人的情感和社会交往。


诗歌鉴赏:

《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开篇以“山水引归路”描绘了段觉归途的景象,隐喻自然的引导与人生的方向。接着以“秋茶”和“寒菊”描写了秋天的特征,既有清新,又有凛冽,展现出时节的变换,象征着人生的多变与无常。诗中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最后一句“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则是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故乡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厚的友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描绘归途景象,体现对归路的熟悉。
    • 第二联“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秋季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坚韧和清新。
    • 第三联“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自然环境的美丽,展现诗人眼中的山水。
    • 第四联“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情感的倾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如“山水引归路”与“台倚乌龙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友人离别时的情感波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归途,寓意人生的旅程。
  • 秋茶:象征清新与温暖,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 寒菊:代表坚韧与高洁,隐喻诗人品格。
  • 乌龙岭、白雁潭:具体地点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真实感与地域特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陆郎”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朋友段觉
    • c) 沈公
    • 答案:b
  2. “秋茶垂露细”中的“细”字表明了什么?

    • a) 茶叶的生长
    • b) 露珠的微小
    • c) 秋天的寒冷
    • 答案:b
  3. 诗人的心思最终落在哪里?

    • a) 乌龙岭
    • b) 白雁潭
    • c) 浙河南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许浑的这首诗更为细腻,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登鹳雀楼》则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和豪情壮志,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