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时间: 2025-01-10 23:05:57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白话文翻译

在五两竿头的地方,风似乎要平息了,长风助力,船帆飘扬,感觉船轻快无比。
轻柔的橹不再用力,船只在水面上漂行。
眼前满是波光闪烁的水面,远山仿佛在朝我们走来。
但仔细一看,那山却是静止不动的,原来是我们在船上行驶。

注释

  • 五两:指的是一种船或桅杆的规格,说明船的大小。
  • 竿头:指的是船桅的顶部,突出在水面之上。
  • 长风:指的是强劲的风。
  • 柔橹:指的是轻柔的划桨。
  • 停却棹:意味着不再用力划船。
  • 风波:泛指水面的波光,给予一种动感。
  • 闪烁:形容光线的明亮与变化。
  • 恰似:正像、好像。
  • 仔细:指细致入微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具体生平不详,属于五代时期的作品。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代,文学艺术在这种环境中依然有所发展。

创作背景:此诗描绘了舟行水上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五代时期,社会动乱,但也为诗人提供了对自然思考与表达的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描绘水上舟行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哲理思考。诗的前两句写舟行的状态,长风助力,船轻如燕,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接着,诗人从“柔橹不施停却棹”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放下和享受的态度,既是对外在自然的感知,也是一种内心的宁静。

后两句则通过“满眼风波多闪烁”与“看山恰似走来迎”描绘出水面波光与远山的对比,仿佛山在向船只靠近,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但仔细观察后却发现山并未移动,实际上是船在行驶,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哲理思考:我们所看到的表象和真实的状态可能大相径庭。

整首诗透过舟行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恬淡而哲学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两竿头风欲平:描绘船只行驶的状态,风势渐弱,表明天气变化。
  2. 长风举棹觉船轻:长风助力,船帆高扬,让人感觉船行轻快。
  3.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轻柔的划桨不再用力,船只在水中自然漂流。
  4. 满眼风波多闪烁:水面的波光闪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5. 看山恰似走来迎:远山仿佛在向我们靠近,产生一种动感。
  6.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最后揭示真相,山并未动,是船在行驶,反映出观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船行”与“山不动”形成对比,传达出哲理。
  • 拟人:山仿佛在向船只迎接,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水上行舟的情景,探讨了自然与生活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宁静、自然而又哲理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流动的生活状态。
  • :代表自然力量和生活的助力。
  • :象征稳定与永恒的存在。
  • 水波:象征变化与流动,反映生活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五两竿头”指的是: A. 船的大小
    B. 风的强度
    C. 水的深度
    D. 船的速度

  2. “柔橹不施停却棹”的意思是: A. 船只停泊
    B. 不再用力划桨
    C. 船只漂浮
    D. 努力前行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忧伤
    B. 自然的宁静与快乐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出一种轻快的心情,但更多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慨。而杜甫的《登高》则反映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者虽均描绘自然,却在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五代十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