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一日作》
时间: 2025-01-11 02:44:48意思解释
三月二十一日作
作者: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蹴鞠墙东一市哗,
鞦韆楼外两旗斜。
及时小雨放桐叶,无赖馀寒开楝花。
明月吹笙思蜀苑,软尘骑马梦京华。
欢情减尽朱颜改,节物催人只自嗟。
白话文翻译
墙东边的蹴鞠场热闹非凡,
秋千楼外的两面旗帜随风斜扬。
适时的小雨使得梧桐叶舒展,无奈的是,还残留着寒意的楝树花开了。
明月下笙歌轻吹,思念着蜀地的园林,
柔软的尘土中骑马而行,梦回京华。
欢愉的情感渐渐减退,面容也随之改变,
岁月催促着人,总是徒然叹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蹴鞠:古代一种足球游戏。
- 鞦韆:秋千,一种玩乐的器具。
- 及时:恰好的时候。
- 无赖:无奈、无可奈何。
- 馀寒:残留的寒气。
- 楝花:楝树的花,常在春季开花。
- 笙:一种古代乐器。
- 蜀苑:指蜀地的园林,常用于思乡之情。
- 软尘:指柔软的尘土,形容景象宁静。
典故解析:
- 蜀苑:蜀地以其美丽的园林而闻名,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 京华:指的是京城,多指北方的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诗风豪放、情感真挚,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春季,作者感受到了春日的气息,却也伴随着对往昔岁月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青春逝去、时光流转的无奈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思索。开篇以“蹴鞠”与“鞦韆”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彰显了当时社会的欢愉与热闹。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却逐渐转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小雨的降临让梧桐叶显得活泼生机,而“无赖馀寒”的楝花则象征着春寒料峭,暗示了人生的多变与无奈。
在“明月吹笙”中,诗人通过音乐与月光的结合,使得思念之情愈加浓烈,蜀苑的记忆成为了他心中永恒的牵挂。而“软尘骑马梦京华”则是对往日繁华生活的怀念,表现出对失去岁月的无奈与追忆。
最后两句“欢情减尽朱颜改,节物催人只自嗟”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易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诗人在感叹中反思自我,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蹴鞠墙东一市哗:描写春日的热闹场景,墙东的蹴鞠场上人声鼎沸。
- 鞦韆楼外两旗斜:秋千楼外的旗帜在微风中飘扬,增添了生机。
- 及时小雨放桐叶:春雨及时而至,使得梧桐叶舒展,象征着新的生命。
- 无赖馀寒开楝花:虽然春天来临,但寒意尚存,楝花依然开放,暗含无奈之情。
- 明月吹笙思蜀苑:在明月之下,笙声悠扬,勾起对蜀苑的思念。
- 软尘骑马梦京华:在柔软的尘土中骑马,梦回京城,怀念往昔。
- 欢情减尽朱颜改:欢愉的情感逐渐消减,面容也随之改变,反映岁月的流逝。
- 节物催人只自嗟:季节的变化催促着人,令人感到无奈与叹息。
修辞手法:
- 对比:欢快的春日与内心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节物催人,赋予万物以情感。
- 象征:楝花象征着人生的无奈与变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个人的内心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蹴鞠:象征青春的活力与乐趣。
- 秋千:象征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 明月:象征思乡与亲切的情感。
- 楝花:象征着无奈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蹴鞠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游戏
- C. 一种花卉
- D. 一种舞蹈
-
“欢情减尽朱颜改”中的“朱颜”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诗人的青春
- C. 诗人的情感
- D. 诗人的容颜
-
“节物催人只自嗟”意味着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时光的流逝
- C. 生命的美好
-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本诗在情感基调上相似,均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运用了自然景象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