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庙鼓吹曲四首》

时间: 2025-01-11 14:07:01

倚碧栌,款铜铺,德星在南乌尾逋。

两峰隐天,花深草蕍。

钱唐十馀万户,皆看史君欢娱。

虽涉流沙历炎都,入医无闾不如东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
作者: 周文璞

倚碧栌,款铜铺,德星在南乌尾逋。
两峰隐天,花深草蕍。
钱唐十馀万户,皆看史君欢娱。
虽涉流沙历炎都,入医无闾不如东吴。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倚靠在青碧的栌树旁,轻轻地走进铜铺,德星仿佛在南方的乌尾山上迷了路。
两座山峰隐没在天际,花草茂盛而深厚。
钱塘江一带的十多万户人家,大家都在观看史君的欢娱表演。
即使曾经跋涉流沙,历经炎热的都城,但相比之下,东吴的生活还是更让人向往。

注释:

  • 碧栌:指青碧色的栌树。
  • :轻轻地走、行走的意思。
  • 德星:指的是代表德行的星辰,此处用以象征美德。
  • 乌尾:乌尾山,地名,可能指某个特定地点。
  • :草木茂盛的样子。
  • 钱唐:古时指的是杭州一带。
  • 史君:可能指的是某位名人或文士,史君欢娱指他所带来的欢愉。
  • 流沙:比喻艰难的旅程。
  • 炎都:指的是炎热的城市。
  • 无闾:没有邻里,形容孤独。

典故解析:

  • 德星:在古代文化中,星象常被视为人事的象征,德星的出现意味着好运和德行的指引。
  • 钱唐:与《诗经》中的“钱塘江”相呼应,此地在历史上也因其风景如画而闻名。
  • 东吴:东吴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治实体,象征着繁华与生活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创作于宋代,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文情怀的热爱。

诗歌鉴赏: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风俗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身边环境的感悟与思考。开头的“倚碧栌,款铜铺”通过栌树和铜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似乎让人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美好而宁静。接着“德星在南乌尾逋”,不仅仅是描绘星辰的景象,更是借用星象来反映人间的美德。

诗中提到的“钱唐十馀万户,皆看史君欢娱”,让人想象到一个热闹的场面,人们聚集在一起,欣赏着表演和欢娱,体现出一种生活的乐趣与和谐。尽管诗人提到曾经经历过流沙和炎热的都城,似乎在感叹艰辛的生活,但转而又将视线投向了“东吴”,表现了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人情的融合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类美德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家园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倚碧栌,款铜铺:诗人描绘自己倚靠在青色的栌树旁,轻轻走入铜铺,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2. 德星在南乌尾逋:德星在南方的乌尾山上迷失,暗示着对美德的追寻与渴望。
  3. 两峰隐天,花深草蕍:描绘了两座山峰在云雾中隐没,花草繁盛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4. 钱唐十馀万户,皆看史君欢娱:指出钱塘江一带人们的欢愉,表现出社会的繁荣与人文的热闹。
  5. 虽涉流沙历炎都,入医无闾不如东吴:即使经历艰难的旅途,最终还是向往东吴的美好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德星在南乌尾逋”,以星星比喻人德行的指引。
  • 对仗:如“花深草蕍”,平衡句子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人情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碧栌: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2. 德星:象征美德与理想。
  3. 两峰: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4. 钱唐:象征繁华与热闹。
  5. 东吴:象征向往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德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德
    • C. 权力
  2. “倚碧栌,款铜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忙碌
    • B. 闲适
    • C. 忧愁
  3. 诗中的“钱唐”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杭州
    • C. 南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周文璞的《水仙庙鼓吹曲四首》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周文璞更多地侧重于人文与社会的和谐,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