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塞上曲
作者: 张祜 〔唐代〕
原文展示:
边风捲地时,日暮帐初移。
碛迥三通角,山寒一点旗。
连收榻索马,引满射雕儿。
莫道功勋细,将军昔戍师。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的风沙卷起大地的时候,黄昏时分帐篷刚刚移动。
碛(沙漠)远处传来角声,山中冷风中飘动着一面小旗。
连忙收拾马具,准备射箭捕雕。
不要说功勋微薄,昔日将军也曾在这里驻守。
注释:
- 边风:指边塞的风,常带有沙土。
- 帐初移:帐篷刚刚搬动,指黄昏时分准备安营。
- 碛:指沙漠或戈壁。
- 三通角:古代战斗时用的号角,形容声音响亮。
- 一点旗:形容远处山上飘动的旗帜,显示出战斗或军队的存在。
- 榻:这里指马具。
- 射雕儿:指射击猎雕,形容边塞生活的艰苦和狩猎的生活。
- 功勋细:指功劳微小,表达谦逊。
- 戍师:指守卫边疆的军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将军昔戍师”,可以联想到古代征战将领,特别是在边疆守卫的将领,他们常常在艰苦的环境中保卫国家,体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奉献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祜,字公谨,唐代诗人,以边塞诗和乐府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多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描绘边塞的壮丽与艰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盛世时期,边境的军事防御十分重要。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和士兵的生活,表达了对守边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思考。
诗歌鉴赏:
《塞上曲》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充满了对士兵的敬仰和对边疆艰辛的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边风与黄昏的情景,给人以孤独和苍凉之感。接着转而描写远处的号角声和飘动的旗帜,突显出战斗的紧迫感。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连收榻索马,引满射雕儿”,表现出士兵们日常生活的艰辛与努力。结尾则用“莫道功勋细”来强调,尽管这些边防士兵的功绩看似微不足道,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一情感的升华使得整首诗在描写具体场景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士兵忠诚与奉献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边风捲地时,日暮帐初移:描绘了边疆的环境,边风卷起沙土,黄昏时分帐篷刚刚移动,暗示着艰苦的生存状态。
- 碛迥三通角,山寒一点旗:远处的号角声和山上飘动的小旗,表现出战斗的氛围。
- 连收榻索马,引满射雕儿:士兵们忙于收拾马具,准备狩猎,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
- 莫道功勋细,将军昔戍师: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意,提醒人们不要轻视他们的贡献。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暮帐初移”与“碛迥三通角”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边风、帐篷、号角、旗帜等意象,渲染了边塞的凄凉与壮丽。
-
主题思想:这首诗强调了边塞士兵的艰辛与奉献,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以及对战争无情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边风:象征着艰难的环境与战斗的背景。
- 帐篷:代表士兵的家园,体现了他们的生活。
- 号角和旗帜:象征着战争的号召和士气。
- 马具与猎雕:体现了边塞生活的实际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碛”指什么?
- A. 河流
- B. 沙漠
- C. 山脉
- D. 林地
-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将军”是指什么?
- A. 教师
- B. 边防士兵
- C. 统帅
- D. 商人
-
诗中“日暮帐初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与孤独
- C. 自豪
- D. 急切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塞下曲》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壮美景象,但张祜的《塞上曲》更侧重于士兵的生活与情感,而王之涣则更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