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塘双头莲 其一
作者: 雷孚 〔宋代〕
绿柄亭亭拆两枝,
开花成实亦如之。
诗翁想像浑无事,
疑是昌宗总角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株双头莲花,它的绿茎直立着,分出了两枝;花开之后,结果的样子也跟开花时一样美丽。诗人看着这幅景象,心中似乎没有任何杂念,仿佛回到了昌宗(指宋仁宗)年少时的无忧无虑。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柄:指莲花的绿茎。
- 亭亭:形容姿态优雅、挺拔。
- 拆两枝:分出两支,指莲花的分叉。
- 成实:结果,指开花后结出的果实。
- 诗翁:指诗人,可能是作者自称。
- 想像:想象、思考。
- 浑无事:完全没有烦恼。
- 昌宗:指宋仁宗,即宋朝的皇帝。
- 总角时:指年少时,古时男子的发型,象征童年。
典故解析
“昌宗总角时”指的是宋仁宗年少无忧的时光,常用来比喻人们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雷孚,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小见大,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林塘边,诗人在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悠闲和宁静,激发了对童年纯真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林塘双头莲 其一》是一首清新脱俗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哲学的独特感悟。诗的开头用“绿柄亭亭拆两枝”描绘出双头莲花的优雅姿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着,诗人注意到莲花开花与结果的过程,这不仅是自然规律的反映,也是生命循环的隐喻。
在“诗翁想像浑无事”中,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他在此时此刻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使他想起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最后一句“疑是昌宗总角时”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这种宁静的心态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态度,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柄亭亭拆两枝:描述双头莲的生长状态,形象地描绘出其优雅的姿态。
- 开花成实亦如之:强调莲花的开花与结果,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
- 诗翁想像浑无事:表达诗人内心的淡然,似乎在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 疑是昌宗总角时:通过历史典故,引发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的开花与结果比作人生的不同阶段,蕴含哲理。
- 拟人:将植物的生长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流转和美好时光的感悟,体现了一种闲适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头莲:象征着生命的丰富与多样。
- 绿柄:代表着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 昌宗:引发对历史和个人记忆的联想,体现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柄亭亭拆两枝”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莲花的生长状态
B. 诗人的感受
C. 历史故事 -
“想像浑无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忧虑
B. 淡然
C. 悲伤 -
“昌宗总角时”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宋仁宗时期
B. 唐朝时期
C. 明朝时期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雷孚《林塘双头莲》: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思念,但前者更多强调对家乡的思念,而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