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门》

时间: 2025-02-04 15:36:06

簌簌落高槐,阴阴长绿苔。

只言门昼掩,不道客谁来。

足痹思寻壑,愁生久拨醅。

吾儿能问事,梨栗且炮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掩门
——陆游

簌簌落高槐,阴阴长绿苔。
只言门昼掩,不道客谁来。
足痹思寻壑,愁生久拨醅。
吾儿能问事,梨栗且炮煨。

白话文翻译:

高大的槐树上,树叶纷纷落下,地上长满了阴暗的绿苔。
只说门白昼紧闭,却不知道是谁来访。
腿脚麻痹,思念山谷,不觉愁绪如酒般酝酿已久。
我儿能问事,便在一旁煮梨和栗子。

注释:

  • 簌簌:形容声响,指树叶落下的声音。
  • 高槐:指高大的槐树,象征着阴凉和静谧。
  • 阴阴:形容阴暗的样子。
  • 长绿苔:长满了绿色苔藓,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幽静。
  • 只言:只说、只是说。
  • 昼掩:白天关上门。
  • 足痹:腿脚麻痹,指身体的疲惫。
  • 思寻壑:思念山谷,渴望自然的景色。
  • 愁生久拨醅:愁绪如酒,长久酝酿。
  • 吾儿:我的儿子。
  • 问事:询问事情,指代日常生活的琐事。
  • 梨栗:指梨和栗子,代表家常食物。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词中,槐树常被用来象征思念与孤独。陆游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诗中提到的“足痹”与“愁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自己身体状况的自嘲,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婉约的生活描写。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推崇,尤其在宋代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陆游在诗中表达了他晚年的孤独与无奈。在南宋时期,国家的局势动荡不安,作为一个爱国者,陆游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创造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诗歌鉴赏:

这首《掩门》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陆游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的开头,青葱的槐树和阴暗的苔藓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似乎在描绘一个无人问津的环境。接着,诗人用“只言门昼掩,不道客谁来”表明了他与外界的隔绝,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诗中提到的“足痹思寻壑”,不仅表达了身体的疲惫,也隐含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渴望逃离现实的心情。而最后两句则带有几分温情,尽管生活平淡,但儿子在身边,仍然让他感到些许慰藉。这种对比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刻,既有对孤独的感慨,也有对家庭温暖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簌簌落高槐: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2. 阴阴长绿苔:强调环境的幽静与时间的流逝。
    3. 只言门昼掩:表达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4. 不道客谁来:反映内心的孤独,感叹无人来访。
    5. 足痹思寻壑:描述身体的疲惫与对自然的渴望。
    6. 愁生久拨醅:愁绪如酒,时间的沉淀让愁苦更加浓烈。
    7. 吾儿能问事:转入日常生活,儿子在身边的存在。
    8. 梨栗且炮煨:表现家庭生活的温暖与简单。
  • 修辞手法: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如“愁生久拨醅”用酒来比喻愁苦的积累,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家庭的珍惜,既有孤独感,又有亲情的温暖。

意象分析:

  • 槐树:象征着思念、孤独和时间的流逝。
  • 苔藓:代表着岁月的积淀和生活的静谧。
  • 关门:象征着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 儿子:代表着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簌簌落高槐”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一片繁华的景象
    B. 一种宁静而凄凉的景象
    C. 一场热闹的聚会

  2. “足痹思寻壑”中的“壑”指的是什么?
    A. 山谷
    B. 河流
    C. 田野

  3.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忧虑
    B. 对家庭温暖的珍惜
    C. 对青春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情的思念,与《掩门》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诗作:李白的豪放与陆游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