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

时间: 2025-01-11 14:09:58

百尺楼头万叠山,楚江南望隔晴烟。

云藏白道天垂幕,帘卷黄昏月上弦。

桑落蒲城催熟酒,柳衰章陌感凋年。

发光如葆宁禁恨,不待为郎已飒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尺楼头万叠山,楚江南望隔晴烟。
云藏白道天垂幕,帘卷黄昏月上弦。
桑落蒲城催熟酒,柳衰章陌感凋年。
发光如葆宁禁恨,不待为郎已飒然。

白话文翻译:

在百尺高的楼头,俯瞰万重山峦,
楚江的南面在晴空烟雾中遥望。
白云遮住了通往天空的道路,
黄昏时分,帘子卷起,月亮已挂上弦。
桑树落叶的蒲城催熟了美酒,
柳树在章陌上凋零,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如同发光的宝石,宁愿忍受孤独的怨恨,
不必等待有情人,已然感到心中冷清。

注释:

  • 百尺:一百尺,指高楼。
  • 万叠山:形容山峦重叠、层层叠叠的景象。
  • 楚江:指楚国的江河,具体是指长江。
  • 晴烟:指晴天时的烟雾,形成朦胧的远景。
  • 白道:指通往天边的云彩。
  • 月上弦:月亮呈弦状,指新月升起。
  • 桑落蒲城:桑树落叶的蒲城,暗指秋天的情景。
  • 章陌:指田间小路。
  • 发光如葆:比喻像宝石那样闪耀。
  • 宁禁恨:宁愿忍受孤独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清新高雅的文风。欧阳修的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楼头》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高楼远眺,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诗中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思索,以及对人生孤独与情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楼头》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古诗。诗人在高楼上俯视万重山峦,楚江的风景透过晴烟而显得柔美、遥远,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在诗的前半部分,作者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身处于无边的自然之中。
而随着诗的深入,情感开始流露。桑树的落叶与柳树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岁月的变化让人感到惆怅,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诗人在此时借助自然景象,展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最后一句“发光如葆宁禁恨”,更是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宁可忍受孤独的痛苦,也不愿意等待爱情的到来。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楼头万叠山:在高楼之上,俯瞰层层叠叠的山峦,表现出诗人所处的高处与视野的开阔。
  2. 楚江南望隔晴烟:远望楚江,隔着晴空的烟雾,营造出一种遥远而朦胧的美感。
  3. 云藏白道天垂幕:白云遮住了通往天空的路径,仿佛天空被幕布垂下,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4. 帘卷黄昏月上弦:黄昏时分,卷起帘子,明月初升,描绘出宁静的夜晚。
  5. 桑落蒲城催熟酒:桑树的落叶与蒲城的景象,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酒的成熟与美好的期待。
  6. 柳衰章陌感凋年:柳树的衰败与田间小路的景象,表达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悟。
  7. 发光如葆宁禁恨:比喻内心的孤独如同宝石般闪耀,宁愿忍受孤独的怨恨。
  8. 不待为郎已飒然:不再等待爱人的到来,心中已经感到冷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发光如葆”,通过比喻表现内心情感的深刻。
  • 对仗:诗句中展示了工整的对仗,如“帘卷黄昏月上弦”。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使其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孤独情感的深思,展现出一种凄美而又超然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尺楼:象征高远、超脱的境界。
  • 万叠山:象征险峻与壮丽的自然景观。
  • 楚江:象征诗人的故乡或关怀的对象。
  • 云、月:象征变化与情感的流动。
  • 桑、柳: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江”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江河?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淮河

  2. “百尺楼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低沉
    B. 超然
    C. 忧伤
    D. 喜悦

  3. 诗中提到的“发光如葆”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寂寞的心情
    C. 一种美酒
    D. 繁华的景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欧阳修的《楼头》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欧阳修更侧重于对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隐逸的情怀与哲理,二者在风格与情感的传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欧阳修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