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时间: 2025-01-24 03:29:00

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
作者: 张镃 〔宋代〕

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片偏僻的地方,来的人少,屋檐下的燕子还没飞过来。
心中满是清愁,诗酒已经不多,寒食节却迎来了雨风。
名字是因农具而起,心境却与钓鱼的蓑衣相连。
不要惊讶于季节的变化,安分守己看看又能如何。

注释:

字词注释:

  1. 地僻:偏僻的地方。
  2. 人稀:人少。
  3. 檐:屋檐。
  4. 清愁:清淡的忧愁。
  5.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
  6. 蓑:蓑衣,渔民或农民用来遮挡雨水的衣物。
  7. 莫:不要。
  8. 安分:安于现状,安守本分。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自春秋时期的晋国,纪念介之推,传说他在寒食节时为保护其君而自焚。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期间禁火食冷,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美,号思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常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与哲思。

创作背景:
《寒食》是在寒食节期间写的,诗人所处的环境偏僻,人迹罕至,正值春末夏初,天气多变,诗人借助节日的气氛,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忧愁。开篇两句“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展现了偏僻的环境和人迹罕至的景象,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接着提到“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诗人与酒的稀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此时,寒食节的雨风更是为诗人增添了几分愁绪。

第三联提到“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依恋,虽是农具的名字,却也体现了诗人渴望淡泊生活的心境。最后一句“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更是提醒自己要安守本分,不必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惊慌,反而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了自然与人情,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淡淡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僻人稀到”:描绘了偏僻之地,暗示了孤独的环境。
  2. “檐虚燕未过”:燕子未来,象征着春天的迟到与生命的缺失。
  3. “清愁诗酒少”:表达诗人心境的清冷,酒与诗的缺乏,暗示内心的孤独。
  4. “寒食雨风多”:寒食节的阴雨天气,象征着愁苦与时光的无情。
  5. “名字因农具”:暗示诗人对农耕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反思。
  6. “襟怀属钓蓑”:表达诗人心境的淡泊,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7. “莫惊时节换”:对此季节变化的淡然,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8. “安分看如何”:强调安于现状,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稀到”、“燕未过”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如“燕”、“酒”、“雨风”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一种朦胧的忧愁氛围。
  • 比喻:将心境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使情感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寒食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内心孤独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2. :象征着欢愉与社交的缺失。
  3. 雨风:象征着寒冷与孤独的心情。
  4. 农具:暗示着生活的基础与踏实。
  5. 蓑衣:象征隐逸与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中的“檐虚燕未过”意指什么?
    A. 燕子已经飞过
    B. 燕子还未到来
    C. 有很多燕子
    D. 燕子飞不回来

  2.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孟子
    B. 介之推
    C. 屈原
    D. 李白

  3. 诗人的心境主要表现为:
    A. 欢快
    B. 忧愁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寒食江州司马青衫泪》
  • 白居易《寒食夜》

诗词对比:
《寒食》与杜甫的《寒食江州司马青衫泪》均以寒食节为主题,但张镃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哲思,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手法与意境则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精选》
  2. 《古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