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

时间: 2025-01-10 22:36:30

一家千里赴吴陵,沿道迟留不问程。

风物萧条乡愈远,山川开豁眼增明。

春田未有归耕计,夜雨聊听对榻声。

幸向莱庭同戏彩,回头终有愧难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
(一家千里赴吴陵,沿道迟留不问程。
风物萧条乡愈远,山川开豁眼增明。
春田未有归耕计,夜雨聊听对榻声。
幸向莱庭同戏彩,回头终有愧难兄。)

白话文翻译:

一家千里外赶到吴陵,途中匆匆停留不问行程。
乡村景物萧条,故乡愈发显得遥远,
山川开阔明亮,眼界也随之开阔。
春天的田地尚未有归耕的计划,
夜雨中只能听见对床的声音。
幸好能够在莱庭一起嬉戏玩乐,
回头想想,总觉得对不起我的兄弟。

注释:

  • 吴陵:地名,指今江苏省的一个地方。
  • 春田:春天的田地,象征农耕与家乡。
  • 榻声:指床榻上的声音,可能暗示夜晚的静谧或伴侣的低语。
  • 莱庭:可能是指诗人家中庭院,象征温暖与亲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应求,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兼具清新与婉约,常以生活琐事为题,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人事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相聚之际,恰逢季弟初抵海陵,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乡土的怀念和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与兄弟相聚的温暖情感。首联“一家千里赴吴陵”开篇便引入旅途的遥远与艰辛,表现出对家乡的眷恋与对亲情的渴望。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风物萧条乡愈远”来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乡村的萧条更让人感受到故乡的遥不可及。

而“山川开豁眼增明”则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明亮。随着春天的来临,虽然春田尚未耕作,但诗人却在夜雨中听到榻声,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温暖,这是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最后两句“幸向莱庭同戏彩,回头终有愧难兄”则体现了与兄弟相聚的快乐与内心的愧疚,诗人虽享受当下的欢乐,但内心却无法抹去对兄弟的愧疚,表现出深厚的兄弟情谊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家千里赴吴陵:诗人描绘了长途跋涉的场景,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
  2. 沿道迟留不问程:途中停留,表明对旅途的无奈,可能也暗示对现实的逃避。
  3. 风物萧条乡愈远:对乡村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故乡的愁苦。
  4. 山川开豁眼增明:自然景色的明亮与开阔,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 春田未有归耕计:春天到来,田地却未作耕种,暗示生活的无奈与困顿。
  6. 夜雨聊听对榻声:夜雨的声音,代表宁静的夜晚和个人情感的沉思。
  7. 幸向莱庭同戏彩:与兄弟在庭院中嬉戏,展现出温暖的家庭氛围。
  8. 回头终有愧难兄:回想起兄弟,心中难免生出愧疚,表明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乡村萧条与山川开阔的对比,突显诗人的内心矛盾。
  • 拟人:夜雨的声音似乎在与人对话,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 象征:春田象征希望与未来,而榻声则象征亲情与生活的宁静。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情的珍惜,表达了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里:象征距离与思念的深厚。
  • 萧条:表现出乡村的荒凉与诗人的孤独感。
  • 山川: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开阔的心境。
  • 春田:代表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 夜雨:象征宁静、思考与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陵”是指哪个地方? A. 江苏省
    B. 浙江省
    C. 广东省

  2. 诗人通过“风物萧条乡愈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3. 诗中“夜雨聊听对榻声”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寂寞
    B. 温馨
    C. 忧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表现出更多的孤独感。
  • 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动荡下的个人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