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处汙池底,气张新雨余。
交交还阁阁,疾疾更徐徐。
别制鼓吹曲,自吟蝌蚪书。
道人喧寂等,欹枕到华胥。
白话文翻译
我在旅途中处于污水池底,感受到新雨过后空气的清新。
蛙声此起彼伏,快慢交替,令人陶醉。
我自己创作乐曲,吟唱着蝌蚪的诗句。
道人在喧嚣与寂静之间等待,倚着枕头进入梦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旅处:旅途中的地方。
- 污池:指泥泞的水池,环境较差。
- 气张:空气变得清新。
- 交交:形容蛙声此起彼伏,交错不断。
- 阁阁:形容声音的起伏。
- 疾疾:快。
- 徐徐:慢。
- 别制:自己创作。
- 鼓吹曲:乐曲,通常用于演奏或歌唱。
- 蝌蚪书:用蝌蚪的形象来表达,可能是形容幼小的文学作品。
- 道人:指修道者,可能隐喻某种追求。
- 喧寂:喧闹与寂静的状态。
- 华胥:传说中的理想国度,象征美好理想。
典故解析: “华胥”一词出自《山海经》,代表一种理想的境界,表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善于咏物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细腻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旅途之中,作者通过对蛙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闻蛙》是黎廷瑞的一首颇具情趣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蛙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作者身处污池底,借此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但随即转入对新雨过后空气的赞美,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蛙声交错的描写,不仅令人沉醉,更通过“疾疾更徐徐”的节奏变化,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律动感。诗人自制乐曲,吟唱蝌蚪,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对生命早期阶段的思考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此处,蝌蚪作为生命的象征,似乎也在暗示着成长与变迁。
最后,诗中提到的道人,似乎在喧闹与寂静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这种状态恰如许多现代人在繁忙生活中的困惑与追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处汙池底:描绘了旅途的不便与艰苦,暗示诗人所处的环境。
- 气张新雨余:新雨过后,空气清新,展现出自然的美好。
- 交交还阁阁:蛙声此起彼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蛙鸣的节奏。
- 疾疾更徐徐:表达了蛙声的快慢变化,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 别制鼓吹曲:诗人自创乐曲,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创造力。
- 自吟蝌蚪书:以蝌蚪象征生命的起点,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 道人喧寂等:道人在喧闹与宁静之间徘徊,反映生活的矛盾。
- 欹枕到华胥: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蛙声被赋予了“交交”、“疾疾”等动态特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疾疾更徐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蝌蚪象征着生命的初始阶段,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创造力,传达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蛙声: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蝌蚪:象征生命的初始与成长。
- 华胥: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胥”代表什么?
- A. 理想境界
- B. 现实生活
- C. 自然景色
- D. 诗人的家乡
-
“疾疾更徐徐”表现了什么?
- A. 蛙声的快慢变化
- B. 诗人的旅行
- C. 雨后的景象
- D. 生活的烦恼
-
诗人自吟蝌蚪书,主要表现出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生命的思考
- C. 对旅行的感慨
- D. 对文学的热情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与《闻蛙》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春晓》更注重早晨的宁静与希望,而《闻蛙》则在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的生机之间找寻平衡。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表达对过往的思考,与《闻蛙》的对自然的细腻感知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