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
时间: 2025-04-28 20:3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声 曾巩 〔宋代〕
乔柯与长谷,秀色故未浼。 秋风来吹之,声如振江海。 怒号无晨夕,唱和若有待。 翏翏遍坳洼洼,岂独缘崔嵬。 百川亦相投,取闹不知悔。 竹篱更謞然,吕律焉足采。 蜩螀岂知微,切切如怨憝。 惟人亦吟哦,沸若烹鼎鼎。 八荒同一鸣,静里安得在。 独有虚室翁,恬然故无改。
白话文翻译:
高大的树木和深长的山谷,美丽的景色依旧未变。 秋风吹过,声音如同震动江海。 怒号之声不分昼夜,唱和之声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声音遍布低洼之地,不仅仅是因为高山的缘故。 百川也相互呼应,不知疲倦地喧闹。 竹篱笆间更是响亮,音律何足挂齿。 蝉和螳螂岂知细微,切切之声如同怨恨。 人们也在吟咏,声音沸腾如同烹煮。 四面八方同声一鸣,静中怎能安宁。 唯有那虚室中的老翁,恬淡自若,始终不变。
注释:
- 乔柯:高大的树木。
- 长谷:深长的山谷。
- 浼:污染,这里指改变。
- 翏翏:声音悠长的样子。
- 坳洼:低洼之地。
- 崔嵬:高大的山。
- 謞然:响亮的样子。
- 吕律:音律。
- 蜩螀:蝉和螳螂。
- 怨憝:怨恨。
- 吟哦:吟咏。
- 沸:沸腾。
- 烹鼎鼎:烹煮的声音。
- 八荒:四面八方。
- 虚室翁:指隐居的老者。
- 恬然:恬淡自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秋声》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声音,通过自然界的声响来表达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曾巩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但他更倾向于文学创作,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秋声》可能是他在某个秋天,感受到自然界的声音变化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诗歌鉴赏:
《秋声》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自然界的声音,从高大的树木到深长的山谷,从秋风的怒号到百川的喧闹,再到人们的吟咏,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秋声图。诗中“独有虚室翁,恬然故无改”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声音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乔柯与长谷,秀色故未浼。”:高大的树木和深长的山谷,美丽的景色依旧未变。
- “秋风来吹之,声如振江海。”:秋风吹过,声音如同震动江海。
- “怒号无晨夕,唱和若有待。”:怒号之声不分昼夜,唱和之声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 “翏翏遍坳洼洼,岂独缘崔嵬。”:声音遍布低洼之地,不仅仅是因为高山的缘故。
- “百川亦相投,取闹不知悔。”:百川也相互呼应,不知疲倦地喧闹。
- “竹篱更謞然,吕律焉足采。”:竹篱笆间更是响亮,音律何足挂齿。
- “蜩螀岂知微,切切如怨憝。”:蝉和螳螂岂知细微,切切之声如同怨恨。
- “惟人亦吟哦,沸若烹鼎鼎。”:人们也在吟咏,声音沸腾如同烹煮。
- “八荒同一鸣,静里安得在。”:四面八方同声一鸣,静中怎能安宁。
- “独有虚室翁,恬然故无改。”:唯有那虚室中的老翁,恬淡自若,始终不变。
修辞手法:
- 比喻:“声如振江海”比喻秋风的声音宏大。
- 拟人:“怒号无晨夕”将秋风拟人化,形容其声音的持续和强烈。
- 对仗:“乔柯与长谷”、“翏翏遍坳洼洼”等句中词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声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独有虚室翁,恬然故无改”一句,体现了作者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乔柯:高大的树木,象征着坚强和稳定。
- 长谷:深长的山谷,象征着深远和宁静。
- 秋风: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百川:众多的河流,象征着自然界的活力和变化。
- 虚室翁:隐居的老者,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乔柯”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树木 B. 深长的山谷 C. 秋风 D. 百川 答案:A
-
“独有虚室翁,恬然故无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界变化的恐惧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纷扰世界的厌倦 D.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答案:D
-
诗中“声如振江海”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秋天景色抒发对时局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兴八首》与曾巩的《秋声》:两者都以秋天为背景,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而曾巩则更注重对自然声音的描写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宋代诗歌有深入的解读。
- 《曾巩诗集》:收录了曾巩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曾巩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