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时间: 2025-01-22 19:2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楝树,青鹁鸪。啄盐土,鸣呜呜。老鸦衔茶子,争噪落岭隅。不觉茶满山,渔利入江湖。盐由鹁鸪起,茶由老鸦趋。诱以触禁网,二鸟谁与诛。东家月吐明,西家犬争吠。月兔在中天,曾何竞窥秽。姮娥虽夜行,莫比淫奔废。呶呶篱下音,胡不钤其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苦楝树和青鹁鸪的景象,鹁鸪啄食盐土,发出呜呜的鸣叫。老鸦叼着茶子,争着在山岭边叫嚷。不知不觉茶树遍布山间,渔利也流入江湖。盐是鹁鸪引起的,茶是老鸦来取的。用网诱捕这两只鸟,谁来对它们进行惩罚呢?东家的月亮明亮,西家却有狗在争吠。月兔在空中游荡,怎么会去窥视肮脏的事物呢?嫦娥虽然在夜间行走,却无法与那些放荡不羁的人相提并论。听到篱笆下的声音,何不去封住它的嘴?
注释:
- 苦楝树:一种树,常见于南方,具有药用价值。
- 青鹁鸪:一种鸟,常鸣叫,喜欢栖息在树林中。
- 啄盐土:啄食含盐的土,表现鹁鸪的生活习性。
- 老鸦:老年的乌鸦,象征智慧或狡猾。
- 茶子:茶树的果实,象征着茶的丰收。
- 禁网:捕鸟的网,暗示对自然的干预。
- 姮娥:嫦娥,月中仙子,象征美丽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梦得,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生于南宋,仕途坎坷,多次经历政治风波,晚年以隐居著称。梅尧臣的诗风清新,重视自然景物的描写,常借物抒情。
创作背景:
《杂兴》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结合了自然与人文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涉及的鸟类与植物,反映了当时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杂兴》以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社会反思为特点。诗中通过苦楝树、青鹁鸪、老鸦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在这幅生动的画面中,鹁鸪与老鸦的行为不仅反映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也隐喻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诗中提到的“诱以触禁网”,暗示了对自然的干预与破坏,表达了诗人对人类行为的批判。此外,诗中对嫦娥与月兔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对美与丑、清与浊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传达了对宁静与秩序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中杂音的厌恶。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也让人反思当时社会的喧嚣与纷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苦楝树,青鹁鸪:描绘自然景象,设置了诗的背景。
- 啄盐土,鸣呜呜:表现鹁鸪的生活习性,增加了生动性。
- 老鸦衔茶子,争噪落岭隅:老鸦的行为暗示了世俗的争夺。
- 不觉茶满山,渔利入江湖:茶树的丰收反映了自然的馈赠。
- 盐由鹁鸪起,茶由老鸦趋:二者相互依存,形成生态关系。
- 诱以触禁网,二鸟谁与诛: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批判。
- 东家月吐明,西家犬争吠:描绘了生活的宁静与喧闹。
- 月兔在中天,曾何竞窥秽:借月兔表达人们对纯洁的向往。
- 姮娥虽夜行,莫比淫奔废:嫦娥的孤独与放荡不羁的对比。
- 呶呶篱下音,胡不钤其喙:对环境杂声的厌恶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拟人:将鸟类赋予人类行为,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形成了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类行为的描写,表达了对纯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喧嚣的反思,同时也展现了对生态平衡的关注与呼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苦楝树:象征自然的坚韧与生命力。
- 青鹁鸪:代表自由与自然的灵动。
- 老鸦:暗示智慧与世俗的狡诈。
- 月兔:象征纯洁与理想的追求。
- 姮娥:代表孤独与高洁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杂兴》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老鸦衔茶子”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争夺
- C. 和谐
- D. 孤独
-
“东家月吐明,西家犬争吠”体现了诗中的什么主题?
- A. 平静与喧闹
- B. 生死与轮回
- C. 爱情的纠葛
-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梅尧臣更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杜甫则侧重于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挣扎,两者在表达情感与主题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