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令·水寒江静》

时间: 2025-01-25 22:52:48

水寒江静。

浸一抹、青山影。

楼外指点渔村近。

笛声谁喷。

惊起宾鸿阵。

往事总归眉际恨。

这相思、□□谁问。

泪痕空把罗襟印。

泪应尽。

争奈情无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品令·水寒江静
作者:杨无咎〔宋代〕

水寒江静。浸一抹青山影。楼外指点渔村近。
笛声谁喷。惊起宾鸿阵。往事总归眉际恨。
这相思谁问。泪痕空把罗襟印。泪应尽。争奈情无尽。


白话文翻译:

水面寒冷,江水静谧。映照出一抹青山的影子。
楼外的人指着渔村,离得很近。
笛声是谁在吹奏?惊动了阵阵飞起的大雁。
往事总是化作眉间的恨意。
这相思又有谁来询问呢?泪痕在罗襟上留下印记。
泪水应该已经流尽,奈何情意却绵绵无绝。


注释:

  • 水寒江静:水面寒冷,江水平静。
  • 青山影:指青山在水面上的倒影。
  • 指点:指着、指引。
  • 渔村:指靠近江边的渔民村落。
  • 笛声:指笛子发出的声音。
  • 宾鸿阵:宾客和鸿雁的阵列,形容飞起的鸿雁。
  • 眉际恨:指眉间的忧愁和恨意。
  • 罗襟印:罗衫的衣襟,泪水在上面留下的印记。
  • 情无尽:情感绵延不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无咎,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以其清丽的词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情感,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伤。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可能因生活变迁而感受到强烈的乡愁与离愁别绪,因而在此词中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品令·水寒江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词作,透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反映个人的内心感受。开篇“水寒江静”即设定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寒冷的环境,伴随着青山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将视线引向渔村,笛声的响起则打破了这份宁静,仿佛在提醒诗人世事的喧嚣与生命的流逝。

词中反复出现的“泪痕”和“相思”两词,构成了情感的核心,表达了对往事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苦痛。尽管泪水已经流尽,情感却依然绵延无尽,恰如江水一般,流淌不息。这样的情感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离愁别绪的深刻,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脆弱与无奈。

总体来看,杨无咎在这首词中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他对现实的敏感和对情感的深思,令人感受到一种美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寒江静:描绘了江面冰冷而静谧的状态,暗示内心的孤独。
  • 浸一抹青山影:青山的倒影映在水面上,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楼外指点渔村近:表现出对生活的关注与对故乡的思念。
  • 笛声谁喷:笛声的来源不明,增添了神秘感,暗示着情感的复杂。
  • 惊起宾鸿阵:笛声打破宁静,象征着往事的突如其来。
  • 往事总归眉际恨:往事带来的心痛与怀念,永驻眉间。
  • 这相思谁问:感叹内心的情感无人问津。
  • 泪痕空把罗襟印:泪水在衣襟上留下印记,象征着无尽的忧伤。
  • 泪应尽:泪水理应已流尽,但情感却依然不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水流,形象生动。
  • 拟人:笛声似乎在呼唤,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无尽情感的感慨,情感细腻而深刻,展现了人内心的脆弱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情感的流动与无常。
  • 青山: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故乡。
  • 笛声:暗示着生活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冲突。
  • 泪痕:象征着失去与伤痛的印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品令·水寒江静》是由哪位作者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杨无咎
    • C. 杜甫
    •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青山影”象征什么?

    • A. 忧愁
    • B. 美好的回忆
    • C. 未来的希望
    • D. 生活的繁忙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乐
    • B. 失落与怀念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杨无咎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情感的思考,但李清照的风格更为细腻,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1. 《宋词选》
  2. 《古典诗词赏析》
  3. 《杨无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