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
须不是山人索价高。
时自嘲,虚名无处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走上邯郸的道路,又一次来到这里,
这恐怕不是山人要价太高。
我时常自嘲,虚名无处可逃,
谁在惊觉,清晨的霜已侵染了我的鬓角。
注释:
- 邯郸道:指的是通往邯郸的道路,邯郸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城市。
- 山人:通常指隐士或高人,可能是指那些在世外高人,或是自命不凡的人。
- 虚名:指空有名声而无实质,形容一种自我欺骗或外界对自己的误解。
- 晓霜:清晨的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衰老的迹象。
- 鬓毛:指的是鬓发,常作为衰老的标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挚,元代诗人,字子文,号松隐,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其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并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金字经·梦中邯郸道》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的时期。诗人在经历个人生活的波折和对名利的思考后,借助梦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浮华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梦中邯郸道”,即引入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地名,邯郸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代表着一种理想和追求。诗人梦中再度走上这条道路,似乎是在追寻过往的理想和目标,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当前现实的反思,“须不是山人索价高”,直接表达了对虚名与利益的讽刺。
接下来的“时自嘲,虚名无处逃”,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名声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带来内心的安宁。而最后“谁惊觉,晓霜侵鬓毛”,则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晨的霜象征着衰老与无情的时间,令人警觉,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不是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名利之中。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名利的思考,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中邯郸道:在梦中走上了邯郸的道路,设定了梦境的场景。
- 又来走这遭:再次经历这样的梦境,暗示着一种循环与重复。
- 须不是山人索价高:自我反省,怀疑自己是否在追求虚名而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 时自嘲,虚名无处逃:对自身状况的嘲讽,承认空有名声却无法逃避内心的空虚。
-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晨霜侵染了鬓发,象征着衰老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晓霜”比作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 对仗:如“虚名无处逃”与“晓霜侵鬓毛”构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反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揭示了虚名的空虚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邯郸:象征理想与追求。
- 梦境:代表逃避与反思。
- 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鬓毛:暗示个体与时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邯郸道”象征什么? A. 理想与追求
B. 现实与无奈
C. 名声与利益
D. 生活与死亡 -
诗人对虚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讽刺
C. 无所谓
D. 渴望 -
“晓霜侵鬓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无奈与惋惜
D. 自豪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多侧重于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悲伤。
- 李白《将进酒》:则展现了对豪情与人生短暂的欢愉与痛苦的对比,风格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梦境与人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