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沉醉东风·重九
作者: 卢挚 〔元代〕
题红叶清流御沟,
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
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重阳节的场景:在清澈的御沟旁,红叶对着流水,黄花盛开,人们在歌楼里尽情欢唱。天空中,孤雁的身影渐渐稀少,月亮悄然落下,山的轮廓变得瘦削。此时,浓厚的秋意弥漫,显得冷清而寂寞。衰败的柳树和寒蝉的鸣叫都透出一股愁绪,谁会愿意将酒送给我呢?
注释
- 红叶: 指秋天的枫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清流: 清澈的流水,营造出清新的自然氛围。
- 御沟: 古代皇帝的御用水渠,意指富贵和雅致的环境。
- 黄花: 指重阳节时盛开的菊花,象征长寿。
- 天长雁影稀: 天空不再有许多孤雁飞过,表现出秋天的凋零。
- 月落山容瘦: 月亮落下,山的轮廓显得很瘦弱,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 衰柳寒蝉: 衰败的柳树和寒蝉鸣叫,象征着秋天的悲伤。
- 白衣: 这里指的是饮酒的朋友,表现出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挚,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沉醉东风·重九》创作于重阳节,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寓意着登高望远、祈求长寿。诗人在这个节日之际,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相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沉醉东风·重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氛围。开篇以“红叶清流御沟”引入,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美丽画面,色彩鲜明,清新自然。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的细节,传达出秋天的寂寞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中“冷清清暮秋时候”一句,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秋天带来的萧瑟与愁绪。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展现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表达了在这个美丽的节日中,尽管外界景色如画,却难掩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重阳节的美丽景色,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友情的思考,带给人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题红叶清流御沟: 秋天的红叶在清流旁,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赏黄花人醉歌楼: 人们在欣赏黄花的同时,陶醉于歌声中,展现出节日的欢快气氛。
- 天长雁影稀: 秋天的天空中,孤雁的身影逐渐稀少,暗示着秋天的凋零。
- 月落山容瘦: 月亮已经落下,山的轮廓显得更加瘦削,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 冷清清暮秋时候: 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冷清和孤独。
- 衰柳寒蝉一片愁: 衰败的柳树和寒蝉的鸣叫都传递出一片愁苦的情绪。
- 谁肯教白衣送酒: 表达了对朋友的渴望,想要有人陪伴,共享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落山容瘦”暗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拟人: “寒蝉一片愁”,将寒蝉赋予了人的情感,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重阳节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友谊的渴望,传达出对孤独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叶: 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短暂。
- 清流: 表示纯净和流逝的时间。
- 黄花: 菊花的盛开象征着长寿与重阳节的传统。
- 雁影: 象征孤独和思念。
- 衰柳: 代表衰老和悲伤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谊
- B. 自然景色
- C. 时间流逝
- D. 所有以上
- “月落山容瘦”中的“山容”指的是什么?
- A. 山的轮廓
- B. 山的颜色
- C. 山的高度
- D. 山的形状
- 诗中提到的“白衣”指的是什么?
- A. 穿白衣服的人
- B. 酒
- C. 友人
- D. 节日
答案:
- D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y 王维
- 《菊花》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沉醉东风·重九》,两首诗都围绕重阳节展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对兄弟的思念,而卢挚则更侧重于对自然与孤独的感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视角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