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47: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
作者: 苏辙
一时冠盖盛临川,
直亮推公益友先。
淡泊朱丝初少味,
萧疏翠竹久弥鲜。
崎岖处世曾何病,
奔走成功亦偶然。
天理更疏终不失,
雍雍今见子孙贤。
五月扁舟忆过门,
哀怜逐客为招魂。
开樽不惜清泉洁,
挥汗相看白雨翻。
病起清言惊苦瘦,
归休尺牍尚相存。
秋风洒涕松楸外,
谈笑犹疑对竹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临川这个地方,曾经有着无数的荣华富贵,正直的官员与朋友们,推崇公益。淡泊名利的风范让朱丝(象征名利)逐渐褪色,而翠竹的清幽却愈加鲜明。人生的崎岖困苦,曾何曾是病痛?奔波追求成功也是偶尔的。天理虽疏远,终究不会失去,今天的子孙依旧贤良淑德。
五月的扁舟让我忆起曾经的门庭,哀怜那些逐客的身影为其招魂。开酒樽时不惜清泉的洁净,挥汗如雨,与友人共享翻腾的白雨。病痛中清言惊人,归休后书信仍在。秋风中泪洒松楸之外,谈笑间仍旧怀疑对竹轩的记忆。
注释:
字词注释:
- 冠盖:指高官贵人或显赫之人。
- 淡泊:指心境清淡,不追求名利。
- 朱丝:象征名利和浮华。
- 雍雍:形容安详、和睦的样子。
- 逐客:被迫离开或被排斥的人。
- 招魂:用来唤回亡者的灵魂。
典故解析:
- 竹轩:在古代,竹子常用作高洁、清雅的象征,诗中提到的竹轩可能是指作者的一个雅居,反映了作者的志趣和品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字子瞻,号晦庵,与其兄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门四学士”。苏辙的诗文多关注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兼具文采与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悼念陈宪大夫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惋惜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成败偶然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情感的挽诗,诗中不仅回顾了陈宪大夫的生平和品德,还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冠盖盛临川”点明陈宪大夫的显赫地位,接着通过“淡泊朱丝”展现他的人生态度,强调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清静。
中间部分的“崎岖处世曾何病”以及“奔走成功亦偶然”则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艰辛与成功的偶然性,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理解与接受。后文提到的“天理更疏终不失”,更是表现了对正义与美德的坚定信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清泉”、“白雨”、“松楸”等,既有自然的清新,也有内心的惆怅。最后,秋风中泪洒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怀念,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时冠盖盛临川:描绘了陈宪大夫曾经的显赫地位。
- 直亮推公益友先:强调他推崇公益,品德高尚。
- 淡泊朱丝初少味:表达他对名利的淡然。
- 萧疏翠竹久弥鲜:用竹子作为高洁的象征,突出其清雅的品性。
- 崎岖处世曾何病:人生的挫折并无大碍。
- 奔走成功亦偶然:成功与否往往是偶然的结果。
- 天理更疏终不失:即使命运疏离,正义与善良终究不会消失。
- 雍雍今见子孙贤:后代贤良,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朱丝”比作名利,生动形象。
- 对仗:如“淡泊朱丝初少味,萧疏翠竹久弥鲜”,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清泉”、“白雨”、“松楸”等意象,营造出情感的深度与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对人生的哲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强调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清雅,代表诗人对清正之德的向往。
- 舟:象征人生的旅程,回忆往昔。
- 泉:象征纯净的心灵与清白的品行。
- 雨:象征情感的倾泻与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成败偶然性的思考?
A. 一时冠盖盛临川
B. 崎岖处世曾何病
C. 秋风洒涕松楸外 -
“淡泊朱丝”中的“朱丝”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名利
C. 自然 -
诗中提到的“竹轩”象征了什么?
A. 诗人的住所
B. 诗人的品德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苏辙的挽词相比,苏轼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感悟,而苏辙则更强调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轼与苏辙的文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