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4-28 04:10:02

春太早。

十二玉楼初晓。

半额试妆深院悄。

相逢何草草。

临水幽香缥缈。

彷佛淡妆窥照。

恰值日边人未到。

纷纷萦古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太早。十二玉楼初晓。半额试妆深院悄。相逢何草草。临水幽香缥缈。彷佛淡妆窥照。恰值日边人未到。纷纷萦古道。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得太早了,十二层的玉楼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清新。深院里,半边脸试着妆容,静悄悄地等待着。相遇时却显得匆忙,临水而立,幽香缥缈。仿佛淡妆的女子在水面上轻轻窥照。正好此时阳光明媚,但她所等待的人尚未到来,古道边上纷纷扰扰。

注释

  • 春太早:春天来得太早,暗指春光明媚,情意绵绵。
  • 十二玉楼:形容高楼,可能指的是高雅的女子居所。
  • 半额试妆:意指女子在试妆,表现她的细腻与娇羞。
  • 相逢何草草:相遇时显得匆忙、不够细腻。
  • 幽香缥缈:形容香气轻柔飘渺。
  • 彷佛淡妆窥照:仿佛看到女子的淡妆在水面上照映。
  • 恰值日边人未到:正好在阳光明媚的时刻,她所期待的人却未到。
  • 纷纷萦古道:古道旁边的情景纷杂,暗示等待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雍,字子华,号天宇,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词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表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深院中等待相逢的情景,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

诗歌鉴赏

《谒金门》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女子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春太早”便给人一种早春的清新感,随即“十二玉楼初晓”的描绘,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高雅的女子居所,清晨的宁静与美好在这里交织。接下来的“半额试妆深院悄”,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娇羞与期待。她在深院中独自等待,心中满是对相逢的憧憬。

在“相逢何草草”一句中,诗人表达了相遇的匆忙与不尽如人意,似乎预示着这一份期待中夹杂着一丝失落。紧接着“临水幽香缥缈”,不仅描绘了清新的环境,也暗示着女子的内心情怀,幽香的气息与水面轻盈的倒影,象征着她的柔美与脆弱。

最后,诗句“纷纷萦古道”将整个情景的期待与现实的落空进行了对比,古道的纷杂仿佛在映衬着她心中的孤独与思念。整首诗在清新的春光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太早:春天来得太早,暗示季节的变迁与人物心情的急切。
  2. 十二玉楼初晓:形象化地描绘出女子所处的环境,营造出高雅的氛围。
  3. 半额试妆深院悄:女子在静谧的深院里试妆,表现出她的羞涩与内心期待。
  4. 相逢何草草:匆忙的相遇,反映出对爱情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5. 临水幽香缥缈:借水面倒影与幽香传达女子的柔情与思绪。
  6. 彷佛淡妆窥照:影子中的淡妆,象征着女子内心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7. 恰值日边人未到:阳光明媚,却等待的人未到,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8. 纷纷萦古道:纷杂的古道象征着等待的漫长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早到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通过“幽香缥缈”赋予香气以情感,营造出柔美的氛围。
  • 对仗:如“相逢何草草”和“恰值日边人未到”,形成了意境的对比,增强了诗的结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春日晨曦中的等待,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人生中的期待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也代表了情感的萌动。
  • 玉楼:高雅、清丽的象征,代表女子的美丽与高贵。
  • 幽香:代表内心的柔情与思念。
  • 古道:象征着岁月与等待,反映出人生的漫长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太早”中的“早”字表示什么?

    • A. 早晨
    • B. 春天来得早
    • C. 早熟
  2. 诗中提到的“十二玉楼”意指什么?

    • A. 一座高楼
    • B. 代表女子的居所
    • C. 一种建筑风格
  3. “相逢何草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满足
    • B. 匆忙与失落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女子在春日的情绪,但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流露。
  • 《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不同,但在对时光流逝与情感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朱雍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