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晁无咎见赠》

时间: 2025-01-27 04:57:29

翕翕一日炎,耽耽万年永。

四海仰首观,顷复归根静。

时雨泻玉除,潢流涨天井。

性不耐衣冠,入门疏远请。

煮饼卧北窗,保此已徼幸。

空余见贤心,忍渴望梅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翕翕一日炎,耽耽万年永。
四海仰首观,顷复归根静。
时雨泻玉除,潢流涨天井。
性不耐衣冠,入门疏远请。
煮饼卧北窗,保此已徼幸。
空余见贤心,忍渴望梅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渴望。首先提到“翕翕一日炎”,形容阳光炙热,接着说“耽耽万年永”,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沉醉与思考。诗人在这炎热的日子里,仰望四海,观望着世界的变化,随即又感到归于宁静。接着提到“时雨泻玉除”,描绘了雨水如同玉石般洒落,清洗尘埃,水流涨满了天井,显示出一种生机与活力。“性不耐衣冠”,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希望远离繁华的衣冠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最后,诗人以“煮饼卧北窗”展现了他简朴的生活,感到心满意足,但内心仍对贤者的向往和对梅岭的渴望令人感伤。

注释:

  • 翕翕:形容光线明亮、热烈的样子。
  • 耽耽:沉迷、沉醉。
  • 潢流:指水流,常用来形容河流或水面的流动状态。
  • 疏远请:表达了对外界的疏远与请求。
  • 梅岭: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境地,可能指向一种内心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白云山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情,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

创作背景:

“次韵答晁无咎见赠”是黄庭坚在与友人交流中的即兴之作,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在诗中,黄庭坚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内心的渴望。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追求。首联“翕翕一日炎,耽耽万年永”开篇便以强烈的感官印象吸引读者,阳光的炙热与时间的漫长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沉思。诗人仰望四海,目光所及之处,似乎一切都在变化,但内心却渴望回归宁静的本源。

诗中“时雨泻玉除”描绘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雨水的滋润仿佛为干涸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慰藉,而“潢流涨天井”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丰盈与生命的活力。在对生活的思考中,诗人表现出对衣冠的厌倦,体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反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提到“煮饼卧北窗”,在这样的简单生活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满足,尽管“空余见贤心,忍渴望梅岭”中透出一丝无法实现的遗憾,展现了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翕翕一日炎:描绘炎热的阳光,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耽耽万年永: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沉醉与思考。
  • 四海仰首观:描绘了诗人对外界的关注与思考。
  • 顷复归根静:瞬间感到宁静,表现内心的渴望。
  • 时雨泻玉除: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清新与生命力。
  • 潢流涨天井:水流的涨满象征着生机的勃发。
  • 性不耐衣冠: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入门疏远请:表达对外界的疏远和内心的请求。
  • 煮饼卧北窗:展现简朴的生活状态。
  • 保此已徼幸:感到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 空余见贤心:虽有满足,却仍渴望更高的境界。
  • 忍渴望梅岭: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时雨泻玉除”,用玉石比喻雨水的珍贵。
  • 对仗:如“翕翕一日炎,耽耽万年永”,展现诗歌的对称美。
  • 意象:阳光、雨水、天井、北窗等意象,传达出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黄庭坚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时间的流逝。
  • 雨水:象征清新与洗涤,带来希望。
  • 北窗:象征简单的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翕翕”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阳光
    B. 雨水
    C. 风

  2. “性不耐衣冠”表达了诗人对哪种生活的态度?
    A. 热爱
    B. 厌倦
    C. 忧虑

  3. 诗中“煮饼卧北窗”描绘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忙碌
    B. 简朴
    C. 富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 《终南山》王维:展现了隐逸生活的乐趣和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次韵答晁无咎见赠》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追求,但李白的诗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而黄庭坚则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黄庭坚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