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行》
作者:韩元吉 〔宋代〕
意适都忘远,行歌未觉劳。
崎岖一径入,上下数峰高。
嫩白怜新菊,轻红讶小桃。
归来情兴动,风叶乱萧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山中行走的愉悦与放松。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景,忘却了远方的烦恼,行走间不觉得疲累。崎岖的小路通向高峰,周围山峦起伏。路旁的嫩白菊花令人怜爱,轻红的小桃花也让人惊叹。归来的时候,诗人心中充满了情感,风中落叶纷飞,令人感到萧瑟。
注释
- 意适:心情舒适,愉悦。
- 行歌:行走时高歌,表示轻松愉快的状态。
- 崎岖:形容道路不平坦。
- 新菊:新开的菊花,象征生命的活力。
- 轻红:形容桃花的颜色,娇嫩可爱。
- 情兴:情绪和兴致。
- 萧骚:形容风中落叶的声音,带有淡淡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清新自然的山水诗著称,常描写田园山水的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创作背景
《山行》创作于自然游历中,诗人借山水之行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山行》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完全忘却了外界的烦恼。诗的开头便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舒适与惬意,"意适都忘远"说明了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属。接着,"行歌未觉劳"更是强调了这种惬意,行走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诗中提到的"崎岖一径入,上下数峰高",将山路的曲折与高耸的山峰描绘得生动而形象。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也体现了诗人无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
随后,"嫩白怜新菊,轻红讶小桃",通过对周围花卉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细腻感受。菊花的柔弱与桃花的娇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最后一联"归来情兴动,风叶乱萧骚",将情感的波动与自然的声音结合,表达了诗人在归途时的情感激荡。诗人在山行中得到了心灵的滋养,回归时带着丰富的情感,尽管风中落叶的萧瑟带有一丝忧伤,但更多的是对自然美好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意适都忘远:心情愉悦,忘却了远方的忧虑。
- 行歌未觉劳:在行走中唱歌,竟然没有觉得疲劳。
- 崎岖一径入:崎岖的小路通向深处。
- 上下数峰高:高峰在上下起伏中显得更加巍峨。
- 嫩白怜新菊:新开的白菊花令人怜爱。
- 轻红讶小桃:轻柔的红桃花让人惊艳。
- 归来情兴动:回到家中,情感依然激动。
- 风叶乱萧骚:风中落叶纷飞,发出萧索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菊花和桃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上下数峰高”与“嫩白怜新菊”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行作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在山水间获得的心灵宁静,体现了归隐自然、远离喧嚣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高远与宁静。
- 菊:象征坚韧与高洁。
- 桃: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在山行中的愉悦感受?
- A. 忘却疲劳
- B. 唱歌
- C. 观察花草
- D. 以上皆是
-
诗中的“嫩白怜新菊”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命的敬畏
- B. 对自然美的欣赏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归来的期待
答案: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豪情。
诗词对比
韩元吉的《山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有相似的主题,但前者更注重行走中的体验,后者则强调静谧的山居生活。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和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相关古诗词集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解析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