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浮云起离色,送郑述诚》

时间: 2025-01-25 22:57:04

游子欲言去,浮云那得知。

偏能见行色,自是独伤离。

晚带城遥暗,秋生峰尚奇。

还因朔吹断,匹马与相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浮云起离色,送郑述诚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游子欲言去,浮云那得知。
偏能见行色,自是独伤离。
晚带城遥暗,秋生峰尚奇。
还因朔吹断,匹马与相随。

白话文翻译:

这位游子想要开口告别,却不知浮云也感受到离别的情绪。浮云偏偏能看见他的行色,正是因为如此,自己才独自感到伤感。傍晚时分,城市的远方显得暗淡,秋天的高峰依旧显得奇特。更因为北风的吹拂,离别的情景使我只能骑马孤独地追随。

注释:

  • 游子:指离乡在外的人。
  • 浮云:比喻人事无常,离别的愁绪。
  • 行色:行走的样子,指离去的气息。
  • 晚带:傍晚时分的景象。
  • 朔吹:北风的吹拂,象征着寒冷和离别的情感。
  • 匹马:单独骑马,表现孤独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富有哲理的诗风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反映个人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送别友人郑述诚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的伤感。诗中通过浮云的意象,传达了离别时的孤独和无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诗歌鉴赏:

《赋得浮云起离色,送郑述诚》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友人离去时的复杂心情。开篇的“游子欲言去”,直接引出离别的主题,诗人以浮云作为意象,形象地刻画了离别的无奈与惆怅。浮云虽轻却能感受到人间的离愁,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

接下来的“晚带城遥暗,秋生峰尚奇”则通过描绘傍晚的城市和秋天的高峰,增强了诗中离别的氛围。城的暗淡和峰的奇特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离别的悲伤与自然的壮美并存。最后一句“还因朔吹断,匹马与相随”则更加强调了离别的孤独感,北风的吹拂似乎将诗人和友人的情感割断,孤独的骑马行走更是加深了这种感觉。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离别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游子欲言去:游子即将离去,心中有所不舍但又难以开口。
  2. 浮云那得知:浮云无法理解游子的离去,表现了自然对人事的无知。
  3. 偏能见行色:浮云虽无知,却能看到游子的行色,暗示离别的情绪显而易见。
  4. 自是独伤离:浮云能感受到离别的伤感,表达了情感的孤独。
  5. 晚带城遥暗:傍晚时分,远处的城市显得暗淡,营造出离别的寂寥感。
  6. 秋生峰尚奇:秋天的高峰依然奇特,表现自然之美与离愁相对立。
  7. 还因朔吹断:北风的吹拂使离别更加凄凉,暗示分离的无情。
  8. 匹马与相随:骑马独行,体现了孤独和对友人的追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离别情绪的象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浮云似乎能感知游子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晚带城遥暗,秋生峰尚奇”,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切不舍和对离愁的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共鸣,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和生命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离别和无常。
  • 游子:表现孤独和不舍。
  • 晚城:暗示离别的时刻。
  • 秋峰:象征美好与孤独并存。

文化内涵:

浮云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人生的变幻无常,游子则是典型的离别者,结合秋天的意象,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子欲言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不舍
    C. 忧伤

  2. “晚带城遥暗”中“城”指的是什么? A. 农村
    B. 城市
    C. 山村

  3. 诗中提到的“浮云”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美好
    B. 离别与无常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较,韦应物的《赋得浮云起离色》在意象上使用了浮云来表现离愁,而王维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送别场景,传达相似的离别情感。两首诗都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情感,但在意象和风格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